台湾地区自从开放党禁之后,也曾经出现过“柔性政党”,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是在二零零一年转型之前的新党,其二是至今仍然自诩属于“柔性政党”的亲民党。然而,正因为这两个政党的“柔性政党”组织形态,而导致这两个在创党时虽然曾经极为辉煌,但后来都迅速没落,以至新党未能获得“立委”议席,退出“大党”序列;而亲民党虽然拥有三个议席,刚好可以成立党团,栖身“大党”行列,但与昔日相比,那是“炮换鸟枪,差远了”。
新党创党时以“柔性政党”的组织形态出现,主要是因为其支持者都是国民党军公教人员,如果入党,将会影响升迁以至是职业,因而允许其不作党员登记,可以继续留在国民党内,而且其中央领导架构也不是由党员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已经在职的“立委”、“国代”等公职,组成“全国竞选暨发展委员会”。
“台湾民众党”的支持者并非是执政民进党的党员,因而无需像当年的新党那样,取态“柔性政党”。而且,据说在今日的创党成立大会上,将会选举产生中常委和中评委,这种程式却是“刚性政党”的标准制式。因此,“台湾民众党”的“柔性政党”是不完全的。
新党创党初期,猛将如林,包括赵少康、陈癸淼、王建煊、许历农、周荃、郑龙水、林郁方、陈一新、郝龙斌、朱高正、黄国钟、姚立明、李庆华、赖来焜、郁慕明、冯沪祥等,都是一时之选。而亲民党成立时,其主要班底是原台湾省政府的高级官员,也是强手林立。但现在“台湾民众党”成立的阵容,不是知名度不高,就是具有争议性,真是完全无法与之相比。因此,柯文哲头上的“光环”,能否转化为“台湾民众党”“立委”参选人的选票,就有疑问。实际上,在年初的“立委”补选中,柯文哲推出的陈思宇,就惨尝败绩。在“柔性政党”中,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党、亲民党都避免不了迅速没落的命运之下,实力比新党、亲民党弱得多的“台湾民众党”,可能也是新党、亲民党的“二点零版”,尤其是在没有郭台铭的号召力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