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消费和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面对罕见疫情冲击和国际经济的严峻形势,要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拉动14亿人的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是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
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与政府的干预和政策的具体实施有直接关系,政府以“有形之手”直接刺激消费需求,是在“抗疫情非常时期”必须采取的“非常手段”。日前,媒体报道了国内某个城市的“购物节”开幕式上,市政府现场派送总额两亿元电子消费券,拉动当地消费购物,消费券单张最高额5000元。2018年,我国城镇职工的人均每月养老金3153元;国内大学生每月的个人花销,去年统计是人均1197元。这么一算账,5000元一张的消费券,政策措施确实很给力!
在当前,谁可以得到5000元或者其他金额的消费券?有多少人能够享受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的红利,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在刺激消费手段上,地方政府对采用消费券方式启动本地经济比较积极,这种方式通过一次性公共资源投入,能够同时使生产、流通和消费者三方都获益。目前,浙江、江苏、河北、河南等地采取向居民发放各种形式的消费券,以刺激餐饮、购物、旅游、体育等领域消费。其中,南京发放的消费券总额超过3亿元,浙江超过10亿元,郑州市将发放4亿元消费券。
我们注意到,郑州市把消费券明确分为普惠型和红利型,两者的发放有清晰的界定。普惠型消费券是“老天下雨,人人有份”,只要在郑州市场进行消费,就能获得。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低收入、特困、优抚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每人500元,带有明确的政策倾斜。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投入是公共资源的投入,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宏观上要能促进社会公平,微观上也要对中低收入者有益。
要看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有多种实现方式,拉动中低收入者消费应该列为政策的重要目标;缩小中低收入人群与中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政府大有可为;对于城市新市民的公共产品提供,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疫情受损地区、受损企业和人群的政策倾斜,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减少失业。
宏观政策的有效性,在于必须针对国内各地具体情况,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让中央的政策精神贯穿到各地的具体措施之中,宏观政策的普惠性红利才能有效发挥,中央提出的“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的思路,才能真正落实,并产生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巨大成效。
来源:央视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