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31日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中央文明办引导各地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保障民生需求,使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经济日报发表专栏作者胡建兵文章称,在保就业的形势下,中央文明办将占道经营等剔除出今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正是审时度势之举,有利于充分释放灵活就业岗位,促进消费回补,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有较大裨益。
但是,不考核“占道经营”不能只是一时之需,而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文章分析,如果只是当作暂时的短期行为,恐怕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首先,有可能把多年好不容易立起来的规矩破坏掉。这几年,各地为加强文明城市建设,花费了不少力气整治乱设摊点等问题,如果盲目简单放开,有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其次,摊贩占道经营还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噪音、油烟、垃圾、污水、食品安全等诸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小吃摊点,他们的食材是从哪里来的、卫不卫生、安不安全等都是问题。而且小摊点没有房租、税费等成本,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正规店铺的经营。
疫情影响下,诸多行业都受到了较大冲击,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今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是给街头摊贩以“喘息之机”、生存之机。但疫情过后怎么办,更值得考虑。因此,对地方层面而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承接政策善意,在放开规定的同时,还要出台更加精准的管理办法。
文章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考核占道经营才是真考核,这其实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放就乱,肯定是不行的。城市管理者要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引导与规范,既方便民生、集聚消费人气,又为商户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质服务。这样,才能既维护良好的城市秩序,又让城市焕发生机与活力。
事实上,早在3月份,成都市城管委就已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两个多月来,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这段时间,除了成都,还有很多城市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好评。正如人们看到的,只要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并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现象,反而方便了民众生活,稳定了就业,促进了市场繁荣,让城市重拾烟火气,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包容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