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9日电/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多年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一直是宏观政策谋划和施力的重点之一。新时代,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为中央思考和擘画的着眼点和着力点。5月20日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经济日报发表专栏作者毛同辉文章表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重心还是在人民至上理念的体现上,要落实到让西部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上,通过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明显改善,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更进一步推动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文章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在发展,利在民生。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在用好、盘活西部地区各具特色资源秉赋的同时,打开大门,开放发展,在承接和引进中促进要素、资源、产业的集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市场大循环,在改革和创新中形成新优势、培育新动能。
长期以来,西部一些地方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理解显得过于狭隘、单薄,多局囿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缩短项目审批时间、改善优化政务服务上。这些不能不说确是长期困扰企业的痛点、难点,但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概念、内容包括这些却又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着更多元的维度、更丰富的内涵、更深刻的诉求。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就要遵循市场规律,贴近企业需求,建立起更完善、更接地、更科学的营商环境体系,多点发力,多元一体,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升级,为产业发育、市场培育、生态涵育提供更适宜、更肥沃的土壤。
文章分析,其要有四:
一是政策供给层面。要通过更精准的转移支付、产业扶持等政策,为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强资源开发、承接产业转移以及成长型市场主体发育等提供支持和助力;要通过制度供给侧的改革和赋权,使西部地区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等方面更具开放性、包容性,以支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育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