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趋向与两岸经贸合作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9-01-23 00:12:58


  中评社╱题: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趋向与两岸经贸合作方向 作者:锺焰(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通常两个大经济体发生贸易摩擦是有一个过程的,解决之道是由点到面,分阶段依据双边经济发展态势从解决单一行业竞争到整体市场经济关系逐次进行调整。而中美贸易摩擦却似乎采取了跳跃式发展的节奏,这是由中美经济关系的密切性和特殊性决定的。未来由于中美结构性矛盾的经贸争端不会停止,中美围绕贸易问题的长期博弈仍将持续存在。台资台企要抓住中国大陆经济转型发展的契机,在以下三个方向增强力度:第一是加强两岸的产业科技和技术标准合作;第二是加强两岸金融创新合作,服务两岸中小企业;第三是将两岸的经贸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扩展。

  一个阶段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正由贸易领域向整个中美经济关系乃至政治军事关系延伸。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向何处走,会如何影响中美关系未来长远的发展,值得我们认真观察,而中美贸易摩擦大背景下两岸经贸合作的新空间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中美贸易摩擦将由短期剧烈冲突转化为长期博弈

  与中美贸易摩擦相类似的,从1968年到1996年,日美贸易摩擦持续了近三十年,对照日美贸易摩擦的进程,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我们会得出一些方向性的启示。日美贸易摩擦近三十年的进程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期间就日本输美商品有六次大的交锋,每次持续2到6年不等。从1968年到1985年,日美围绕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日本输美商品有过四次大的交锋,每次围绕单一行业的商品进行谈判,交锋时间保持在两年左右。这一阶段,只要日本的哪个产业发展快了,构成对美国产业的竞争威胁,就会成为美国的攻击目标。双方逐次围绕纺织品、钢铁产品、彩电、汽车展开贸易攻防战,交锋的结果是签订了一系列的有利于美国的行业性生产和进出口管制协议。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日本的电子产业科技开始全面赶超美国,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从单一行业向多元化行业领域扩展,1985年至1991年,日美围绕半导体、大型电脑和电信通讯业展开长达6年的谈判,2次签订日美半导体协定和4个市场协定,并达成日元升值的广场协定和扩大开放日本内需市场的前川报告。从1989年到1996年,日美进一步就市场结构性障碍问题如排他性政府采购、金融和其他市场管制、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等签订了日美结构性改革协定、日美保险协定和日美全面经济改革协议等。

  由此可见,两个大经济体发生贸易摩擦是有一个过程的,解决之道是由点到面,分阶段依据双边经济发展态势从解决单一行业竞争到整体市场经济关系逐次进行调整。而中美贸易摩擦却似乎采取了跳跃式发展的节奏,这是由中美经济关系的密切性和特殊性决定的。自中国2000年加入WTO以来,对外经济交往日益密切,中国以自己的人力、土地和资源低成本优势与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形成紧密的优势互补式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因此过去中美之间虽然在光伏、轮胎等产品上有过争议,但双方都认为中美在双边贸易中是双赢,美方认为中国是美国日益重要的市场,中国在遵守国际贸易准则方面虽不完美但进步很大,双方很快在一些具体的贸易问题上达成协议。

  但特朗普当选执政以来,秉承美国优先的原则,推动降低美国的贸易逆差并吸引制造业回流,而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和世界发展最快的、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自然成了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打击对象。特朗普一改以往的从单个行业入手逐次开展贸易战的做法,直接挑战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开放模式和产业政策,试图迫使中国全盘接受美国的贸易政策主张。这令中国政府完全无法认同美国政府的观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相关产业政策是依据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市场结构特点内生而成的,存在着不足,但主体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不足之处的改革始终在推进中,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国逼中国签城下之盟的目标是难以达到的,事实上,与中国产业链高度结合的美国经济本身也没有做好与中国经济即刻分道扬镳的准备。因此,在G20会议上,中美双方还是找到了阶段性缓解双边贸易摩擦的办法,双边的关税战没有结束,但有所缓解,双方致力于达成一些中间性的缓冲期协议,以稳定市场的预期。但未来源于中美结构性矛盾的经贸争端不会停止,中美围绕贸易问题的长期博弈仍将持续存在。

  二、中美贸易摩擦与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形成紧密相关

  美国政府在当前之所以拿中美贸易关系说事,关键在于美国一直把自由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工具运用于美国的国家战略实践。过去美国产业竞争力强盛时,美国强调自由贸易和双向开放市场,实际是以不平衡的产业竞争力为依托扩大美国经济和企业的优势影响力。而一旦当竞争对手的产业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升构成对美国产业和企业的挑战时,美国又会举起公平贸易的旗帜,综合性运用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阻止竞争对手在双边市场上获得对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当年的日美贸易战的缘起就是日本的产业计画构成了对美国经济的全面挑战,美国为此发动了一场前后跨度达近三十年的"公平贸易战争",迫使日本放弃其产业计画并全面开放国内市场,维持了对日本的全面竞争优势。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也使美国感到日益不安。

  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的目的绝不只是简单地减少美中贸易的逆差,他是美国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的信徒,他认为自由贸易的目的在于促进本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这既能增加国家税收、又能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并促进国民充分就业。如果自由贸易达不到这样的目的,那就不如弃之如敝帚。特朗普现在举起公平贸易的大旗,发动中美贸易战的实质目的是全面压制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快速上升,强化美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力优势。与日美贸易战不同的是,鉴于中国目前的国际战略地位远高于当时的日本,因此为确保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成功,美国将超越美中双边的范围以及贸易摩擦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国际经济组织和更广泛的经贸科技文化领域开展与中国的较量。

  未来美国将在三个方向上对中国施加战略性的压力:第一是全面孤立中国的国际经贸环境。美墨加协议针对第三国的市场经济身份的限制条款,还会复制到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相关协议上去;同时美国还会联合其他西方盟友推动主导改革WTO等国际经济组织,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设置高门槛。

  第二,美国将加强对中国高科技技术引进的封锁。美国会严格审核中国企业的在美投资并购活动,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加强对中国高科技发展的限制。

  第三,美国会在中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以及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敏感战略问题上不时敲打中国以施加压力。

  中国未来也必然会在以下三个方面积极作为以对冲化解外部压力。首先是增大投入加强自主科技研发,为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基础和动力。其次是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开放和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扩容中国与世界各国自由贸易的“大家庭”。再次是努力提升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过降税增加国民个人收入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吸引国际国内投资,扩大中国内需市场,对冲外部市场局部的的收缩。

  三、新形势下的两岸经贸合作方向

  就两岸经贸合作而言,未来台资台企要抓住中国大陆经济转型发展的契机,在以下三个方向增强力度:

  第一是加强两岸的产业科技和技术标准合作。技术标准是发明创新和商业化之间最重要的桥梁,人工智慧、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科技发展迅速,但全球性的技术标准都还没有成形,这是实现中国产业和标准换道超越的良机,也为两岸科技和技术标准合作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会同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高级智库制定推进标准化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标准2035》,2018年3月已经正式在中国工程院启动。将先从IC设计、虚拟实境、智慧健康养老、5G关键零元件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定做起,未来要推动物联网、信息科技设备互联与太阳能领域的国家标准,进而成为国际标准。庞大的大陆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是中国大陆在技术标准上企图要自力更生的优势之一,最近几年已经有几个龙头企业开始浮现。长久以来一直紧跟着欧美产业生态系和技术标准的台湾企业,也开始一家接着一家加入,在手机、5G和物联网等产品上,已吸引了许多台湾企业加入,包括台积电、大立光、嘉联益、联咏、欣兴、晶技、华通、升达科等厂商,都是华为的合作伙伴。台湾企业并有意参与中国大陆的5G和物联网建设的网通、手机和工业电脑厂,如中磊、宏达电、研华等,都积极呼应中国大陆的产品规格。

  第二是加强两岸金融创新合作,服务两岸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两岸金融服务重要的需求对象,也是服务难点所在。大陆中小企业众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但也存在着抵押不足、信用缺失,授信困难的问题,而台湾金融改革起步早,在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放贷技术、信用担保体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两岸金融机构可以深化合作,逐步建立两岸金融技术合作体,通过加强IT系统建设、互联网智慧技术以及风险防控技术等创新合作,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开放大数据分析,扩大网络服务对象,发展多元化的两岸金融创新产品,支持两岸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是将两岸的经贸合作向一带一路沿线扩展。一带一路建设目前正由规模化发展向精耕细作转型,这为台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机遇。台资企业在配套中国大陆在一带一路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后续建设方面,诸如配套产业园区的建设管理、城镇互联网体系的运营和内容提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开发等领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1月号,总第253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