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继续坚持结构性去杠杆
http://www.CRNTT.com   2019-01-03 08:30:18


  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角度,我们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

  经济参考报发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张晓晶、常欣、刘磊文章表示,当前阶段,要避免将加杠杆的主体再度转移至民营部门的权宜之计;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防止行政干预和道德风险;要注重加强市场沟通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使市场主体形成稳定预期。

  针对存量隐性债务,各地需要制定分步化解计划,做好分年度偿还安排,在逐级上报后纳入年度考核的内容。在“关后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要进一步“开好前门”,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相关体制机制,适当下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自主权。

  实体经济杠杆率微升  金融杠杆率持续回落

  文章介绍,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略有上升。2018年3季度末,包括居民、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242.1%增加到243.4%,上升了1.3个百分点。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3个季度累计上升了3.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继续下降,从157.0%下降到154.5%;政府部门杠杆率保持微升,由36.2%上升到36.7%。

  金融杠杆率继续回落。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分别统计金融部门的杠杆率皆有所下降,资产方衡量的金融部门杠杆率由2017年末的69.7%下降为60.9%,负债方则是由62.9%下降为60.2%。

  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上升,增速略有趋缓

  文章称,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在快速上升,从2017年末的49.0%上升到2018年3季度的52.2%,3个季度共上升了3.2个百分点。2017年前3个季度居民杠杆率共上升了3.8个百分点,2018年的增速略有趋缓。

  短期消费贷款依然是拉动贷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动力,当前余额8.2万亿,同比增长28.1%。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后出台的限贷政策曾将一部分住房贷款需求挤压到短期消费贷款,当时短期消费贷增速曾达到40%以上。随着相应监管手段加强,居民借消费贷来支付房地产首付的现象初步得到抑制,短期消费贷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在新一代消费群体借贷意愿增强、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银行零售业务加快转型的背景下,预计短期消费贷款仍会保持一定增速。以信用卡消费信贷为例,近两年增长较为迅猛。2018年三季度末,用于信用卡消费领域贷款同比增长27.2%,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14.9个百分点,银行卡授信总额14.69万亿元,环比增长5.05%;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61万亿元,环比增长5.68%;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3万元,授信使用率845.03%。伴随银行卡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信用卡逾期率也相应增加。目前来看,在个人贷款总体不良率特别是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较低的同时,信用卡不良率和消费金融不良率相对较高,未来或会持续提升。下一阶段要关注包括信用卡、基于互联网的信用类产品、消费金融类贷款、现金贷等在内的信用类消费贷款的共债与杠杆风险。

  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6个季度下降

  文章分析,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57.0%下滑到2018年3季度末的154.5%,3个季度共下降了2.5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自2017年1季度达到160.9%的峰值后持续下降,当前水平相比峰值时期已下降6.4个百分点,除2018年1季度稍有反弹外,下降趋势已保持了6个季度。

  企业债余额仍在上升,从2017年末的18.4万亿上升到当前的19.5万亿,同比增速6.8%。截至2018年11月,共有87只债券涉及违约,违约债券余额共计871亿元。2016和2017年两年,违约债券余额共计731亿元,可见2018年债券违约金额已大于过去两年的总和。尤其是3季度以来,债券违约大幅增加,3季度涉及违约的债券规模约500亿左右。2018年以来的违约潮,主要是金融去杠杆背景下信用收缩、融资渠道特别是非标融资渠道收紧导致,其中民营企业受到影响尤其显着,违约风险更为集中。与此同时,企业债券违约高企,较为依赖于地方政府支出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兑付困难。这些现象反映了地方政府收缩隐性债务是2季度以来债券违约爆发的另一主要因素。

  国企和民企去杠杆出现分化是2018年较为突出的现象。前三季度,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从2017年末的55.5%升至56.7%。其中:私营工业企业加杠杆趋势明显,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年末的51.6%上升至56.1%;国企资产负债率出现下降,从2017年年末的65.7%回落至65.0%。民企资产负债率上升,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主因在于民企资产缩水而国企资产上升。前三个季度国企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了15.4%和14.1%;而民企占比较高的工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0.8%和1.3%,其中私营工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分别增长-6.1%和2.1%。可见,民营企业资产下降的同时债务上升是其被动加杠杆的主要原因,而国企的资产负债表扩张较快。

  政府部门杠杆率微升,应继续推进隐性债务显性化

  文章介绍,政府总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36.2%上升到2018年3季度的36.7%,上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政府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6.2%下降到16.1%,下降了0.1个百分点;地方政府杠杆率从2017年末的19.9%上升到20.6%,上升了0.7个百分点。3季度末国债余额达到14.3万亿。2018年前三个季度共发行国债2.5万亿元,略低于2017年同期水平,中央政府杠杆率也因此保持稳定。

  地方政府显性杠杆率相比2季度有所上升,从19.4%上升至20.6%,单季上升了1.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增长较快,3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增长了2.0万亿,当前余额已达18.0万亿,前3个季度共增长了3.3万亿,与2017年同期的累计增长水平基本相当。接下来的第四季度,地方政府杠杆率升势或会受到抑制。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进度已接近尾声。截至2018年10月末,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2565亿元,剩余待置换债务余额比较有限。另一方面,随着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的集中发行,新增债务额度已经所剩不多。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到10月末,全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已经基本发行完毕。前10个月发行的新增债券中,新增一般债券7983亿元,占当年新增一般债务限额8300亿元的96%;新增专项债券13207亿元,占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3500亿元的98%。这就意味着,进入四季度后,地方债发行进度可能将大幅放缓。

  受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影响,基建投资持续下滑,至3季度末同比增速仅为3.3%。基建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也是带动全社会总投资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隐性杠杆率控制的更为严格,3季度地方债的新增规模并没有完全填补由隐性杠杆率下降所造成的缺口。我们认为,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环境下去杠杆,仍需继续推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显性化的过程,以及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在“堵后门”的同时,要适当多放开些“前门”,在降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适当增加显性债务,特别是提高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维持地方政府投资支出的稳健性。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18年下半年,城投债市场随整体宏观政策转换而出现了一些调整。为确保基建项目获得充足的投资资金,针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政策在一度收紧后又呈边际放松状态。伴随着融资约束的松动,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来源受到保障的同时,城投债的融资功能也得到一定强化,整体利率水平和信用利差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在这一过程中,针对非金融企业信用债的风险缓释以及市场整体风险偏好的相应改善,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展望下一阶段,城投债市场的基本走势或将继续受到控风险为主还是稳增长为主这一政策选择的影响。只要稳增长的压力暂时难以消除的话,对于基建投资进而对于地方融资平台的倾斜和依赖都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预示着城投债市场在短期内可能仍会维持偏于宽松的政策环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