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减税降费要见长效 配套工作必不可少
http://www.CRNTT.com   2019-04-05 09:00:49


  中评社北京4月5日电/本周一,中国开始实施新的增值税税率,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等改革措施将同步试行。这意味着,随着增值税改革的全面深化,作为今年减税降费“重头戏”的增值税万亿减税开始落地。根据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今年中国减税降费的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证券时报发表记者储着胜评论文章表示,减税降费作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大众创业门槛、拉动居民消费及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在经济下行周期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文章称,减税降费好事要想办好,还要考虑到各种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以便能及时施策予以化解。

  最近,就了解到这么一个情况:因为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从16%下调3个百分点到13%,于是一些企业便趁机要求自己的供应商将产品价格同步下调3%。

  本来下调增值税税率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可如果调税的同时再调价,就意味着本该由供应商享有的减税好处转移给了下游企业。这显然有违国家减税的初衷。

  当然,这种转移能否真正实现以及多大程度上实现,最终取决于上下游企业的价格博弈能力,但是这种现象既然已经出现,就非常值得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减税降费本质上是政府留给企业的“蛋糕”,如果一些强势企业以此为借口再来一个“二次分配”,将本来应该由上游企业所享有的“蛋糕”据为己有,那么,减税降费的社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越是没有叫价能力的小微、弱势企业越是减税降费所要扶持的对象,而上述情况却正好相反。这显然是政府部门所不希望看到的。

  从国家财政角度来看,减税降费会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为了维持财政收支平衡,政府部门的最终选择无非是:要么减少财政支出,要么增加财政赤字。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有一定的财政赤字很正常,不过这个赤字都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引发很多问题。此外,赤字最终要靠未来的财政收入来弥补,所以从本质上看,它只不过是一种延迟的税费而已。

  文章认为,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财政收支要想取得平衡,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在财政支出方面做文章。

  由于财政支出项目很多,在资金总额一定的情况下,各类支出此长彼消,因此,要想使其内部结构保持科学合理,在进行支出安排时就需要有保有压。有些支出如科学、教育、医疗等经费要优先得到保证,并且逐年要有增长;而有些支出如“三公”经费等则可尽力压缩。

  中国吃财政饭的部门和机构数量极为庞大,维持它们日常运转是国家财政的一大任务和负担。每个单位都是一个收支主体,都存在着收支管控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的使用,就必须坚持“过紧日子”、用好每一笔钱。“开源节流”是每一个吃财政饭的单位都应该坚持的收支管控原则。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财政供养的人员比例明显偏高。过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不仅增加了财政整体负担,还容易造成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因此,精兵简政、努力压缩吃财政饭人员的数量势在必行。减税降费使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在此情况下,减少财政支出当中的行政经费支出就显得更加迫切。中国曾经多次进行过这方面的改革,可实际效果却并不好,甚至人越改越多。这种现象需要彻底扭转。

  财政支出方面的文章做得怎样,直接决定着减税降费这一惠民、利民之举能否持久。因为财政收支是不可能长期处于失衡状态的。

  文章指出,减税降费实施后还应该密切关注其实际效果,这就需要对受益主体减税降费前后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比较研究。此外,对所减免的税费去向也有必要进行跟踪分析。这些资金或用于生产经营,或用于个人消费,还有可能用来存银行或进行投资。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对社会经济相关方面产生影响。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加精确地判断减税降费的实际效果与影响,从而为未来政策的修订与完善提供依据。

  减税降费是好事。但好事要想办好,还有很多配套工作需要做,有关部门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