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衡量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双视角”
http://www.CRNTT.com   2020-08-22 07:36:44


 
  今年3月6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讲起他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的真实感受,“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习近平总书记用“看得见”的变化来说明脱贫的成绩,这种定性判断“活化”了量化指标,令人信服。定性分析往往可以通过感性判断来弥补量化数据的抽象,增强感官的认知认同。

  综合运用量化指标与定性判断,实现理论实际相印证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来。做好定量分析,可以增强精准识别度,清醒判断小康社会的进度与饱和度,也可以如实反映仍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帮助我们瞄准和聚焦重点难点工作。通过一组组简明清晰的指标数据,中国向世界诠释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精彩,世人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小康中国”的水准,达到“有图有表有真相”的效果。而定性分析对于鉴定和判别事物属性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可以更好地展现小康社会的品质与成色。

  相对而言,这种质的判断更直接,属于“观感”评价,类似于“情景剧”,直面的是百姓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改善,它用一帧帧活色生香的生活画卷展现出“小康中国”的变化。这些年,随着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昂步挺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指标不断向好,而老百姓也亲身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愁吃愁穿到吃得好、吃得绿色健康,穿得美丽时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总之,只有当量化分析与质的判断形成一致,我们所达到的全面小康社会才是有说服力的、才是我们所期待的、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幸福小康。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瑞敏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分中心专家)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