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强东亚价值链合作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19-07-28 08:39:21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过去半个多世纪,东亚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雁阵模式”指导下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价值链分工合作。目前,中日韩三国都面临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侵扰,严重伤害了东亚过去赖以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元素。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东亚各国之间的产业价值链合作,对于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化解全球价值链断裂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东亚三国均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美国除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还先后将中兴、华为等中资高科技企业纳入“实体清单”,限制中资企业从美国进口芯片和中间零部件。美国威胁对日本和韩国进口汽车及零配件加征关税。此外,日韩之间的贸易冲突也不断升级。7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对出口韩国的三种半导体产业原材料加强管制,并将韩国排除在贸易“白色清单”之外。

  来自域内和域外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严重伤害东亚经济增长和产业价值链合作。贸易争端使得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关税成为企业选址的重要考虑因素。目前,日本、韩国等在中国设厂的企业,开始陆续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转移制造产能。而产业价值链外移,一方面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伤害,将导致大量工作岗位流失,制造业出现空心化风险,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另一方面,日韩企业对生产布局的调整,并不能真正解决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首先,将企业搬离中国,将失去中国市场和相对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来说,其他国家很难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其次,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供应链服务能力有限,很难完全承接中国价值链转移。再次,随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对美贸易顺差扩大,相关国家面临的美国关税风险上升,产业转移并不能完全规避贸易战冲击。

  因此,中日韩三国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抱团取暖,应对全球价值链断裂风险。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价值链的核心,而且大部分亚洲国家生产链条都更为依赖中国,弱化了亚洲国家对美国和欧洲价值链的依赖程度。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横行和东亚与域外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域内合作抵御风险。只要确保东亚价值链稳定和安全,域外价值链的断裂就不会从根本上冲击东亚经济增长。

  东亚三国同样具备深化合作的潜力和空间。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互补,具有比较优势合作基础。历史和现实已经多次证明,一国与贸易伙伴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在某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越相似,与该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的概率就越大。只有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结构基础上的贸易往来才相对稳固。经测算,中日和中韩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分别为0.33和0.37,明显低于美日(0.47)、美韩(0.39)以及日韩(0.46)之间数值,经济互补性更高,存在比较优势贸易基础。

  二是东亚地区消费潜力快速增长,全球需求的地理格局变化为价值链重构提供支撑。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消费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6%的消费由中国贡献。随着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可引导东亚地区在更大程度实现“自产自销”,东亚地区在商品、服务、金融、人员和数据流动中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将不断得到加深。

  三是东亚地区科技发展迅速,在新经济业态和产业链条上存在合作空间。目前,东亚经济体在科技领域尤其是数字化应用领域发展势头较好。移动支付、数字平台、区块链、物联网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将持续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激发新产品、新业态和新需求,促进区域内贸易发展。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全球化面临一些困难,但大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中日韩都是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三国应携手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三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约束条件,彼此应尊重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特色,摒弃偏见,消除误解,以更加理性、务实、客观的态度对待区域经贸合作,积极寻求区域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有鑫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