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赖清德:应打造台湾为自由经济岛
http://www.CRNTT.com   2019-05-13 10:34:54


赖清德在日台湾同乡会发表演讲,现场座无虚席。(照片:赖清德脸书)
 
  2. 观光交流:
  
  台日之间不只是国与国的互相关怀、协助、友好交流,人民与人民之间更是有真挚情感的交流,互相有好感。近年来日本各种观光类的调查都显示,日本人最想旅游的地点是台湾。2018年日本旅行业协会(JATA)、旅行社“阪急交通社”调查暑假、耶诞假期日本人最爱观光地排行,台湾都荣登第一位。

  2019年日本综合旅游平台Airtrip因应“令和”新时代做了民调,没想到在新时代中,日本人最想旅游的地点还是台湾。

  2018年,日本有近200万人次来台观光,台湾有近480万人次到日本旅游,双方观光互访旅游人次屡创新高。

  3. 经贸伙伴关系

  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台湾目前则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2018年双边贸易总额约672亿美元,“我国”对日出口约231亿美元,对日进口约441亿美元,台湾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近210亿美元。

  虽然台湾对日本每年都有高额的贸易逆差,但是日本的投资,无论是资金或技术对台湾都很重要。2018年台湾对日本投资件数是43件,金额是6亿美元,但同一个时期,日本对台湾的投资件数是525件,投资金额是15亿元,双边的总投资金额是21亿美元。

  2018 年日本来台投资金额,创下2007年以来日本产业投资台湾的新高。日商来台投资金额和件数不但年年增加,投资台湾的产业型态也从早期的投资制造业为主,到现在变得十分多元化。

  台日之间的经贸产业,已经迈向伙伴关系。包括半导体,精密机械,自动化产业,医疗器材,甚至面板等,台湾已经由过去的代工,进步到现在的技术合作。将来台日若能进一步在高科技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发挥产业互补特性,在科技、经贸上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此外,日商和台商都有开发第三地市场的共同需求,尤其是邻近的东南亚。而且两国贸易分工紧密、产业结构有互补增强效果,目前台、日企业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携手前进东南亚,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希望未来扩大台、日间的企业合作,共同深耕东南亚市场,共创双赢。

  4. 台湾加入CPTPP:

  台湾是个小国,又在中国的阻扰下被排除于很多国际组织,所以必须以世界贸易组织的身份,以国际的标准进行国际贸易,目前对台湾最重要的,就是区域经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日本安倍政府“内阁”官员公开欢迎台湾加入CPTPP,这是日本对台湾最友善的举动。

  我担任“行政院长”时,指示将CPTPP的签订准备视为重要工作项目,积极进行CPTPP规范的国内法律修法工作,并透过继续模拟演练,强化准备工作,以因应成员国对“我国”提出的可能要求。目前多项法案已完成修法,我任内指示,针对降低日本农渔工产品关税进行研究,很高兴最近也有了结果。非常期待在第二轮CPTPP谈判时,日本可协助台湾有机会加入,让台湾的经济发展可以与日本共同合作。

  三、台日共同的挑战

  1. 全球性议题

  台湾和日本有很多议题要共同面对及合作,例如天灾、疾病,防止国际骇客攻击的资安问题,共同防范跨国境的恐怖分子活动,合作查缉国际毒品走私,以及如何因应气候变迁等议题。此外,台湾快速进入高龄化社会,而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在智慧医疗、长照制度等方面,日本有很多经验可供台湾参考。

  我很高兴,日本今年三月加入由台湾和美国推动的“全球合作暨训练架构”(GCTF),针对反贪腐进行合作与交流。我相信未来台、日、美甚至更多志同道合的国家,能够针对全球暖化、气候变迁、传染疾病、人道救援、区域安全、查缉毒品贩运与走私犯罪、少子女化等议题,加强经验分享与合作。

  虽然台、日共同面对很多跨国境问题的挑战,但我相信,透过GTCF架构,我们可以共同面对挑战,把挑战转为机会。

  2. 中国对区域安全的威胁

  除了上述议题,台湾和日本,甚至美国,都共同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那就是中国的威胁。包括习近平取消中国国家主席任期制,引发国际社会忧心,中国将朝高度个人极权和终身制方向迈进,对世界民主与人权带来重大挑战。

  中国另一个严重影响区域安全的威胁,就是在东海、南海扩军。除了 在南海修建人造岛礁,中国战斗机在东海、南海高频率的出现,甚至数次飞越宫古海峡到西太平洋。这些挑衅空域的动作,表面上是因为台湾,要打台湾,实际上是影响了全亚太国家。

  此外,国际批评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债务外交”,让合作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成为中国掠夺战略资源的工具。例如斯里兰卡政府因为无力偿还贷款,将该国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以99年租约让给中国招商局集团经营,就是“一带一路”成为债务陷阱、甚至被形容是中国新殖民主义的例子。

  3. 美日台合作 抵抗中国的威胁

  来自中国的威胁,不只是台湾要面对,日本一样要面对,美国也要面对。因此美国和日本都采取了具体的作为,彼此合作,台湾在这个合作架构下,也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

  美国从奥巴马时代的“重返亚洲”,到特朗普的“印太战略”,已进一步将美国、日本、印度跟澳洲连结,重新形构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布局。

  2017年开始,美国在南海执行“航行自由行动”,宣示维护国际水域的航行自由。去年7月到今年4月底为止,美国海军军舰已经7度航经台湾海峡。美国太平洋舰队(U.S. Pacific Fleet)在声明中说:“军舰通过台湾海峡,是展现美国对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承诺。”

  美国对中国祭出301条款,要求中国履行公平贸易,近日又宣布将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关税提高到25%。美中贸易战不是纯粹的经济战争,也有国家战略的思考,跟印太战略、航行自由是一样的,就是避免中国共产党势力扩张,影响区域的安全。

  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之前,日本首相安倍2007年即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2013年提出“亚洲民主安全之钻”,都是强调印太安全、区域稳定的经略布局中,日本的重要角色。

  “美日安保条约”维持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由日本、美国主导,台湾也是创始会员国之一的“亚洲开发银行”,则为亚洲主要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机构,2018年就发放了358亿美元贷款,远比中国设立的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规模大很多。

  此外,日本在新兴亚洲的基础建设投资,即“宁静带路”,不但被视为“优质基础建设”典范,海外投资规模更大幅超越中国。显示日本“宁静带路”效果,完胜中国的“一带一路”。

  不管是美国的“印太战略”,日本的“自由与繁荣之弧”或“亚洲民主安全之钻”,台湾都像是“地心引力的重心”,不管是从地理战略位置,或是维系自由与民主,台湾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也会积极参与,阻止共产势力扩张。

  在《台湾关系法》40周年前夕,美国通过《台湾旅行法》、《国防授权法》等支持台湾的法案。近日美国众议院又无异议通过《台湾保证法》,更可以看出台湾的重要性;这个法案的“国会”意见指出,台湾是美国自由开放印太战略的重要部分,对台军售应常态化,重启美台贸易协定会谈及支持台湾加入国际组织。

  四、台湾站在关键时刻

  无论是逼迫台湾接受投降式的“一国两制”,或并吞式的“和平协议”,台湾都面临中国步步进逼的险峻情势。台湾要自己当家作主,继续过自由、民主、人权的生活,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也绝不能成为第二个西藏。2020年的“总统”和“立委”选举必将攸关台湾的未来。

  1. 我为什么要参选

  放眼2020年,民进党的情势比2008年还要险峻。基层极度焦虑,担心2020年若输掉“总统”选举,“立委”席次又大幅减少,则失去的不只是政权,台湾的主权和民主也将陷入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此时此刻面对2020年的困境,支持者愈发焦虑,督促我承担责任的声音更加强烈。经过审慎思考,我基于对土地的热爱和使命,自应更要有捍卫台湾、承担责任的勇气,因此决定回应社会的期待,登记参选民进党党内“总统”初选,希望藉由民主的程序团结民进党,并且决心竭尽所能凝聚社会支持的力量,力挽狂澜。

  2. 我的“国家安全”战略─安内和外

  (1) 台湾要坚定不移的站在民主阵营,在印太战略的架构中扮演积极角色,共同防止共产势力扩张,协助中国民主化,维护区域和平与安全。

  (2) 对内追求“国家安全”无虞,社会安和乐利,人民安居乐业,对外维护和平是最高原则,达到台湾自主,人民幸福的目标。

  (3) 妥善运用《台湾关系法》、《台湾旅行法》、《国防授权法》等法案,坚定捍卫台湾安全及亚太地区的和平。

  (4) 强化“国安”功能,善用专业优秀人才,成立国土安全部,专责维护国土安全。中共对台湾各层面已进行深入的渗透,这种渗透的成功,反应在去年九合一选举的结果。目前集会游行法、“国安法”,对国土维护与保护都不足,我主张推动《反并吞法》、《反渗透法》。

  (5) 持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率,让企业扩大投资台湾。同时建构完善的新创环境,做好软硬体建设,让年轻人在工业4.0的时代,拥有更大的发挥舞台,创造台湾第二次的经济奇迹。

  (6) 深化台湾的民主。自由与人权是普世价值,也是台湾和世界接轨的重要资产。我们一定要以坚定无比的态度,站在民主阵营的一方,维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安和乐利奠基。

  (7) 两岸求同存异,以对话取代对抗,交流取代围堵,展开自信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理解、谅解、和解,和平发展。

  我呼吁,明年1月11日台湾的“总统”大选,要定位为“反抗中国并吞台湾,反对中国一国两制主张”,是一场捍卫台湾主权及维护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选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