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深度思维:政府工作报告隐含的GDP目标真相到底是什么?
http://www.CRNTT.com   2020-05-26 08:18:32


 
  二是宽信用,或者说“加杠杆”。

  很多人对政策的焦点集中于财政政策,但实际上本次报告更为重要的是信用政策、杠杆政策。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在近几年来是唯一一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往年的对于货币供应量和社融的表述基本是与经济增速相匹配,而今年不仅没有要求与经济增速相匹配,而且要求明显高于去年,这意味着今年的GDP增速显着低于去年,而社融显着高于去年,一正一负的结果是,杠杆率必然显着提高。

  与之相一致的是,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全删除了“去杠杆”相关表述,表明“去杠杆”已经不再是当前的政府工作重点,而是通过融资为实体输血,阶段性“加杠杆”成为政策导向。

  更为直接的讲,2018-2019年制约经济的核心因素是“去杠杆”,即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要对杠杆率进行控制,特别是从金融去杠杆到实体去杠杆,是经济持续下行的重要原因,杠杆率问题也成为当时稳增长的重要约束。

  2018-2019年稳增长,基本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出清,因为“宽财政”、“宽信用”都与“去杠杆”相悖,所以2018-2019年唯一的逆周期政策只有“宽货币”,而且当时的“宽货币”仅限于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和降准,OMO、MLF等基准利率直到2019年末才首次下调,对经济的刺激不仅不直接,而且力度非常小。

  2020年的稳增长,则没有了“去杠杆”的约束,不仅“宽货币”已经一松到底(隔夜利率已经下调至历史最低的1%以下),而且“宽信用”、“宽财政”等实质上的加杠杆措施也已经落地。

  从最为直接的社融增速来看,截止4月社融增速已经达到12%,为一年半以来的最高增速,宽信用政策已经在发力。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这无疑是对宽信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2018-2019年通过银行间市场、货币政策传导的方式慢发力完全不同,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将显着提高。

  从以往经验来看,“宽货币”对经济的作用更多的是托底,而难以起到向上推动的作用,而“宽信用”、“宽财政”直接作用于需求端,能够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尽管2020年经济刺激力度不重走2009年的老路,但是“宽信用”、“宽财政”的方向与2009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中国经济V型反转、回到潜在经济增长水平6%附近的根基。

  三是以“保”促“稳”。这一思路与国外应对疫情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即政府通过救助等方式,保障民生、就业,从而稳定经济。

  前面两部分的投资、宽信用,对经济起到的是额外的拉动的作用,而保就业、民生则是让经济恢复常态,特别是消费、服务业等。

  李克强强调,“过去我们强调,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保民生,现在反过来说,保住就业、保住民生就能稳增长。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从经济增长结构看,投资、工业的目标是对经济形成额外的刺激,特别是一季度的缺口向二至四季度转移,从而使得经济能够向上;消费、服务业的目标是恢复潜在经济增长对应的水平,这需要的是居民的就业能够稳住,收入预期能够稳住,这与“六保”的要求是一致的。

  综合来看,投资、工业在二至四季度超过潜在增速,消费、服务业恢复到潜在增速附近,出口低于潜在增速,最终实现经济整体在潜在增速附近,是完全可能的。

  更为直观的描述是,对于二至四季度经济,经济潜在增速在6%左右,加上2%的政策刺激,再减去2%的外需下滑,结果在6%左右,全年实现3-3.5%左右的经济增长。

  资产配置:债市震荡市,股市估值修正
  
  文章认为,上周五股市大跌、债市大涨,尽管与香港等问题相关,但是财政刺激力度不及市场预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从短期来讲,市场对“政策预期差”进行博弈无可厚非,但是从中长期来讲,还是应当看市场预期本身是否合理,特别应当回归到基本面。

  从股市来讲,近期股市上涨几乎都是机构抱团股,周期股估值一直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其实完全没有反应任何所谓的“巨额财政刺激预期”,既然事前没有反应,那么政策不及所谓的“巨额财政刺激预期”,又有什么关系?

  回到基本面,政策预期的基准情况是二至四季度GDP平均增速在6%左右,与2019年相当;而当前的周期股无论股票价格还是PB估值都显着低于2019年。另一方面,无风险利率、企业融资成本也显着低于2019年,估值理论上应当比2019年有所提高。

  我们认为,周期股将在2020年出现“估值修正”行情。当前周期股具有“历史最低估值+历史最低利率+没有反映经济刺激和复苏预期+高股息率”的特点,我们不清楚周期股何时、以何种方式上涨,但是从风险收益比、想象空间、催化剂和逻辑确定性、资产收益比价等角度看,我们认为周期股已经具有极高的投资和配置价值。

  对于债券市场,我们维持前期的判断不变,从“单边牛市”转向“震荡市”。短期市场主导逻辑在稳增长弱化、财政不及预期、宽货币预期重燃、中美冲突预期增强等,这些因素逻辑存在问题但是难以证伪,同时紧货币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奠定了债券在短期内不可能单边熊市的基础。

  但我们还是强调,从国内基本面来看,2.6%左右的十年国债基本没有隐含中国经济在二至四季度GDP能够恢复至6%左右的预期。也就是说,当前刺激力度确实不及“本来就不应该存在的市场预期”,但是当前的“宽财政”、“宽信用”让经济增速回升至6%左右的潜在增速率附近、政府隐含预期目标附近是完全可能的,这与2.6%左右的十年国债收益率完全不匹配。

  从国外基本面来看,海外疫情得到控制的局面越来越清晰,全球新增治愈已经非常接近新增确诊,现存确诊人数拐点即将出现。至少在四季度之前发达国家疫情二次爆发可能性已经在显着下降,德国等也没有因为复工而明显疫情反覆,新增确诊人数反而持续下降,发展中国家已经是全球疫情感染的最后一批,俄罗斯、巴西等国新增确诊最高峰似乎已经出现。如果海外疫情在四季度之前能够按照现有趋势发展,那么外需是好于当前市场预期的,这也可能成为预期差的所在。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目前的周期股已经具有绝对的配置价值,越跌越买是最佳策略,“估值修正”大概率在年内出现;债券市场“单边牛市”已经结束,目前进入“震荡市”,而随着国内经济向好、海外疫情向好的趋势越来越清晰,债券市场的长期压力正在累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