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19-12-16 08:05:20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进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京津冀三地亟需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从低水平协同步入分工合作密切、布局合理、联动性强的高水平协同发展阶段,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益和水平。其中,产业是核心,创新是引领,要素是基础条件,服务是基本保障,环境是硬性约束,五者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京津冀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框架和动力机制。

  经济日报发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康振海文章表示,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亿人,肩负着新时期探索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的使命。

  从发展历程看,在工业化初中期,京津冀区域之间主要处于低水平简单协作发展状态。进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地亟需构建协同发展新机制,从低水平协同步入工业化后期分工合作密切、布局合理、联动性强的高水平协同发展阶段,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益和水平。其中,产业是核心,创新是引领,要素是基础条件,服务是基本保障,环境是硬性约束,五者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京津冀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框架和动力机制,也形成了以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按市场规律规划引领的逻辑内涵。

  创新产业协同机制,加快推动京津冀高端产业融合发展

  文章指出,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实体支撑。从区域功能定位看,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由于京津两地行政层级较高,三地经济水平的级差分层和区域市场的割裂,势必导致高端产业、项目难以向河北转移。在改革创新中,要以构建区域产业协同机制为突破,深化三地产业政策衔接与高端产业协同合作,形成京津冀链式共振、互补、共赢的跨区域高端产业协同发展新机制。

  优势互补。京津冀应立足各自产业资源禀赋优势,“借力”全球产业链重塑契机,在全面对接国际市场中,提升产业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河北应积极主动对接京津高端产业,尤其是将吸引京津高新、高尖原创技术及成果为突破口,整合先进的创新、创意、创造资源,加快与传统优势产业嫁接、融合,衍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批专、精、特、新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附加值和高端产业吸附能力,与京津形成互补共赢发展之势。

  延链拓能。按照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和现代产业分工,围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医疗康养、文化创意、大数据、云计算等跨区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精准锁定产业链核心环节,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韧性,拓展河北产业腹地,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与京津形成产业联动发展之势。

  完善配套。在京津冀高端产业协同中,河北应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着力点,做好顶层设计,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现代产业服务的多元化服务需求,实施产业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工程,提升软硬件设施服务能力和品质,形成立体式、便捷式、全程式的产业服务体系,将河北丰裕的产业资源转化成生产能力,与京津形成融合发展之势。

  构建创新协同机制,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文章分析,京津冀是中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活跃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协同发展进程中,北京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断向津冀两地输送技术项目,相应带动创新资源要素向津冀转移,与津冀互补发展。从目前来看,北京依托独特的政治地缘优势和首位优势,聚集着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平台,但与津冀科技资源对接精准度还有待提升。应通过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进一步开放首都科技平台,促进三地实验室、研发设施、科技成果等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质量和水平。

  协同共享。顺应世界分工体系下产业格局的改良和升级,从原始创新能力、产业技术创新、区域协调联动等方面发力,通过联合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搭建创新联盟、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京津冀创新资源共享。河北要积极主动融入对接京津,引入京津强大的源头创新力,与河北巨大的技术承接力相结合,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河北制造”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和培育地。

  示范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是最大的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要发挥雄安新区引领作用,积极承接京津科研机构转移,争取更多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装置布局雄安新区,做大高端产业项目聚集体量,推动雄安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高新高端科技成果的策源地。

  弥补短板。与京津相比,河北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文化氛围不浓,要对标京津,瞄准创新要素聚集区域,厚植创新文化,引入京津创客,活跃创新氛围,不断改善以人才、技术、政策、环境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技术、服务转移承接政策的含金量,形成健康的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同时,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