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北京疫情启示录
http://www.CRNTT.com   2020-06-18 13:24:00


15日,在北京市丰台区新村街道的一处临时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在为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登记。(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香港6月18日电/最近,北京疫情出现“局部暴发”,中国社会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海外也极为关注北京疫情是否会演变为“武汉2.0版”,从而影响全球防控信心。

  美国《侨报》6月15日载文《北京疫情启示录》,文章说,从6月11日发现初期病例至今,结合病例增长趋势、北京反应速度、社会心理承受等观察指标,舆论对北京疫情蔓延的担忧趋缓。但这次“意外反弹”也让中国人进一步领教了新冠病毒的狡猾与复杂,幷在如何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处方面给中国社会上了一课。

  第一,“后疫情时代”幷不意味着天下太平,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北京此前已经连续50多天没有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社会解封程度已经接近疫情前水平,民众开始享受难得的生活自由,这一切似乎给大家带来病毒消失的幻觉。

  病毒幷没消失,只是在潜伏,一有机会就会窜出来。此番人流量大、空间密闭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成为暴发之地,表明高风险区域的防控常态化应该有别于社会一般意义上的防控常态化,分级防控、分级解封很有必要。

  另外,北京疫情的病毒基因测序发现来自欧洲方向,病毒被疑通过进口产品冷链输入中国,也深化了社会对“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认识,即“外防输入”不仅要“防人”,还要“防物”。

  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在“后疫情时代”,保持警戒、科学分级,监测幷堵住可能的疫情 “窟窿”,是减少疫情反弹幷蔓延的重中之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