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当其时
http://www.CRNTT.com   2020-03-25 08:53:52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在线逛街、网上购物、无人配送,点燃消费热情……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同时也带来了“云经济”“宅经济”的走红,激发了数字经济的潜力,提高了全社会对信息网络、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从近期中央召开会议多次提到,到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在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中纷纷列入,涵盖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备受关注。

  人民日报发表记者刘志强评论文章表示,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本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疫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更凸显了其紧迫性与重要性。

  文章指出,“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经过连续多年大规模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领域的存量基数已经很高,再维持高速增长并不现实。与之相反,面向未来的“新基建”却是刚刚起步、空间巨大。据预测,单是5G网络,到2025年的建设投资便将累计达到1.2万亿元。尽管眼下“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还比不上传统基建领域,但后劲十足。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可以预计,“新基建”将逐步带动数字经济的繁荣,不断孕育新的建设需求,进而撬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

  “新基建”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使得5G手机、车联网终端、智能家居等新产品更受市场青睐,“栖息在云端”的新技术更有用武之地,也将加速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我国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更加稳健。

  文章分析,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可谓一举多得、正当其时。同时,我们也要把握“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异同点,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把步子迈得又快又稳。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都具有公共性、通用性、基础性,需要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引领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为此,有关政府部门应当提前研判、提早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部署协调,引导各方在“新基建”中共绘“一张图”、同建“一张网”,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投入、盲目推进,让建设更有章法。

  比起传统基建,“新基建”的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市场不确定性相对较强,需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各方合力、集聚创新智慧。这就要求我们打破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机制障碍,同时,也要出台财税、金融、产业等方面政策,发挥好政府性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让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有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有力引领,有微观层面多点突进、积极作为,相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步入快车道,为现代产业体系厚植根基,为中国经济发展点燃新引擎。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