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一轮金融开放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供给结构
http://www.CRNTT.com   2019-07-25 08:36:45


  中评社北京7月25日电/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最新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清单。这次发布的11条举措,一方面鼓励外资深度参与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业态,并针对一些领域提前了开放时间表;另一方面在理财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以及债券承销等方面设定了新的开放目标。

  这些最新的开放举措,既是对此前金融业开放政策的细化和落实,也为进一步开放辟出了新的道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总体稳定,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正有序推进,这为扩大金融开放创造了良好的背景条件。尽管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化,国际资本流动态势风云变幻,但中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将是持久不变的。

  金融开放的深化不仅有利于丰富市场主体和激发市场活力,还能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增强中国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能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金融开放的深化,中国金融机构在市场、客户、人力资源等方面势必将与外资机构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一方面,随着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盈利压力将增大;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在现金管理、交易业务和财富管理等方面具有的领先优势,可能随着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受到冲击。尽管这意味着严峻的挑战,但其中也蕴含着机遇。

  外资银行的入股能为中资银行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成熟的技术产品,提升后者在中小企业贷款、财富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国内商业银行还可充分利用外资机构的全球网络、跨境服务经验等优势,加快其在国际市场的布局。

  外资进入金融业,还将有助于完善中国的宏观金融资源供给结构,理顺资金供给渠道,提高资金的可获得性。中小型外资机构的引入,有助于改善金融供给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同时,中小型外资机构与中国中小银行合作,有助于后者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益。

  从金融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利好:国外市场上专业、深耕细作多年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领域之后,能够以更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中国民众不断增长的理财需求,并刺激中国同类机构做得更好,缓解当前理财服务等方面的供需瓶颈。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随着外资的深度参与和持股比例的增加,中国本土市场将更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国际资本流动影响,外资母公司的风险也可能传导到国内。这是扩大开放所必然带来的风险。应对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完善监管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中国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循序渐进、把控节奏的金融开放战略,不断平衡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这些宝贵经验应当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完善。

  在国际关系的意义上,中国扩大金融开放,也是对与其他国家签署的国际经贸协议的落实。切实履行金融开放承诺,给外资机构在华经营创造有利的环境,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吸引外资的长期决心,减少国际经贸摩擦爆发的可能性,提升中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的稳定性。

  由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问题推进,近年来外资在华布局持续扩大,这反映了其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也是对公平、开放的市场交易规则和金融业持续深化改革的认可。不过外资机构对中国当前的金融开放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诉求,如认为一些开放政策缺乏相应配套细则、政策实施标准较为模糊、外资机构执业面临较多牌照限制、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等。这些诉求是我们应当严肃对待和解决的。

  下一步,在执行层面,中国应致力于为外资创造更公平透明和友善的营商环境,提高外资在华经营便利度,从而吸引外资更多进入中国金融领域,实现中资外资的双赢。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