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疯陆剧 王政彦分析不同年龄层喜好
http://www.CRNTT.com   2018-09-04 00:07:10


高雄师范大学副校长、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王政彦。(中评社 高易伸摄)
  中评社高雄9月4日电(记者 高易伸)不少大陆剧在台热播引发回响,高雄师范大学副校长、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王政彦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自己也是大陆剧《三国》及《水浒传》的爱好者,台湾观众喜欢大陆剧除制作精美、考究真实以外,也涉及台湾阅听众对大陆历史文化与学习背景的认识,这族群尤以30岁以上居多。

  他说,台湾30岁以下的阅听众可能更喜欢大陆大规模选秀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歌手》等,台湾阅听众关注的差异性会随着年龄层的不同而主动分类。

  王政彦,1962年生,台湾云林人。政治大学教育学博士、英国伦敦大学公共政策管理博士。现为高雄师范大学副校长、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学术领域包括人际关系沟通、团体动力、决策分析、社区成人教育、成人教育行政与政策等。

  王政彦指出,任何文化都需要交流,唯有透过交流才能增进彼此理解及互信,才能对不同史观做出更充分的探讨。但如果两岸文化交流一开始地目的就以政治为出发点,就免不了带有中央集权避免草根或地方主义萌芽的颜色,目的也是在防止山头政治的兴起。

  王政彦向中评社表示,只要是影剧工业就一定带有意识型态在内,包括美国好莱坞影视所呈现的英雄主义、霸道主义或大美国主义等;大陆戏剧例如在拍摄国共内战桥段时,也有属于自己的史观。很多古装剧带有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意识型态在内,这也是强调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山头政治的一种象征。

  王政彦认为,台湾影视圈近来热播《甄环传》、《军师联盟》或近期的《延禧攻略》等,这些戏剧涉及台湾阅听众对于过去历史与学习背景的经验认识;但台湾30岁以下的阅听众可能更喜欢大陆大规模选秀节目如《中国好声音》、《歌手》等,台湾阅听众关注的差异性会随着年龄层的不同而主动分类。

  王政彦说,毕竟戏剧就是文化的一部份,如果谈到具朝代背影的历史剧就会涉及史观,若加上媒体效应推波助澜,自然会引发更多人想投入观看。

  王政彦说,中国经济崛起后有更多资源及成本可投资大型影视作品与文化工业,这些大块作品制作成本动辄几亿人民币,因为市场可回收利润非常可观,包括大陆一线演员的可观酬劳与庞大市场都进入一种循环。况且大陆综艺节目比台湾更资本主义,甚至多以置入性行销冠名播出,在庞大资本之下,产出的成品精致也易引人入胜,相对广告效应也就非常可观。

  当前两岸影视作品或文化工业是否成了强弱之别,大陆向台湾单向输出?

  王政彦向中评社表示,文化产品自然有强、弱势之分,以现今世界脉动及地理位置,台湾很难不去碰触大陆的影视工业,网路手机等多元载体都可接收。台湾是开放性社会,在网路便利性及流动性下实在很难禁止。

  王政彦说,台湾的影视工业或文化产业不需要跟大陆进行比较,台湾有些“小品”其实也拍得精美,这是属于我们的特色。又例如香港早年便投入功夫警匪片的拍摄,这是香港影视累积下来的优势,台湾应该找出自己的影视文化优势,不需妄自菲薄或跟大陆比较。

  对于当前两岸文化交流与递嬗是否忧心?

  王政彦说,两岸地缘接近现今虽存有不同史观,但至少姓氏、语言、信仰等都是同根同源。台湾应该敞开心胸与大陆交流,同时保有自主特色。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瞭解互信,有瞭解互信才不易误解冲突。

  不过,王政彦还说,任何一种强势文化都不可能独霸一方,例如美国时常挟带大美国主义或霸道文化,这也是全球化推行迄今有很多反弹浪潮的原因之一。当全球化成为大国游戏便容易沦为大欺小、强凌弱;但这同时又是血淋淋的现实,就像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言“优胜劣败、弱肉强食”正凸显出全球化时代血淋淋的事实,也因此,台湾更应该自立自强,否则就在强国底下被吃掉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