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主题表达上的逻辑是,女性作为受害者,其不幸处境除了来自于男性直接的压迫与伤害,也来自于自身所受的贬低与污名化。在这种不受尊重、无人保护、没人引导的成长过程中,女性清白顺利的成长轨迹完全带有偶然性。像Autumn这样频频更换性伴侣,可能不是来自于她的放荡,而可能源于男性的引诱、逼迫和许诺。正像影片开场时Autumn在校园文艺晚会上所演唱的歌曲:“我无法停止为他付出,他有那种力量,用爱支配我的力量。”这确实像是影片在为Autumn的遭遇开脱,但从Autumn的性格气质,以及在得知怀孕之后的冷静理性行为来看,她并非自甘堕落之人。也许,影片暗示了,男性编织的羞辱与压迫之网,如何成功地围猎了一个不苟言笑、郁郁寡欢的女孩。只是,当影片偏执地将女性的全部不幸都归结于男性的无耻时,可能也无意中忽略了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召唤和深入灵魂的反思意识。
影片的优点在于,能够用平静的讲述和生活化的细节铺演,回避过于激烈和直白的关于性别政治的讨论。它在人物刻画上确实有浮于表面的缺点,但又用人物细腻的表情和动作,为观众勾勒出少女世界里遭遇重大时刻的惶惑与坚定,睿智与从容。更重要的是,影片对于男性的批判并没有呈现出金刚怒目的姿态,而是在众多不怀好意的男人中,也安排了一个总体还比较温和、文明、克制、大方的男生对她们施以援手。这似乎说明,面对男性,女性不可能依靠彻底隔绝来获得安全感,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洞悉,去判断,去选择,一如我们面对人生所有的未知。
从大的空间场景来说,影片包括宾州与纽约。在宾州的那座小城里,影片不时扫过路边没有融化的雪,荒凉的街道,以及氤氲在整个城市里的孤寂与冰冷。而在纽约,影片大量聚焦于内景,尤其是高度人工化的内景。这些内景讲述着关于繁华的神话,但又在变动不居的交通工具和拥挤的人群中,凸显两位少女的茫然与无助。她们身处人流中,却被无边的疏离包围。应该说,影片抓住了两个空间场景的质感,并敏锐地捕捉到两位少女在其中的不同感受。
在纽约的两天里,两位少女遇到了各种意外,需要对抗穷窘、饥饿、疲惫、紧张、焦虑,以及对于环境的莫名恐惧。换言之,纽约的都市魅力在两位心事重重的少女眼里,显得阴森而魅惑。对此,影片用了大量手持跟拍镜头来呈现两位少女在匆匆赶路时的孤单,又用大量疏远的机位来表现她们因疲惫而深陷无助的木然。尤其在角度的选择上,影片很少用俯拍镜头来强化她们在人潮中的缈小,而是用水平角度来保持一种平等的注视,用大量背面和侧面镜头将她们淹没在人群中,完成一种漫不经心的扫视以及略显漠然的观察。当然,影片偶尔也用男性的目光来强调一种色情的关注,用大量隔着玻璃窗的注视书写一种冷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