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2006年安倍访问中国被舆论称为“破冰之旅”,随后两国又有“融冰之旅”、“迎春之旅”、“暖春之旅”,而安倍日前又称将于10月访华。中日关系加速回暖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您看来,中日关系冷暖有着怎样的内在逻辑?比如历史问题、钓鱼岛争议总能成为关系恶化的导火索,但经贸联系也一直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王键: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曾连续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造成了中日关系的严重倒退,两国国民相互信任严重下降,几乎出现了建交以来最冷的状态。2006年安倍当选首相后,直接来北京访问,并且提出要建立“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这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大,被称为“破冰之旅”,此后双方又有“融冰之旅”、“迎春之旅”、“暖春之旅”等。2008年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东京签署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日历史问题本质上是对军国主义侵华历史的认识问题。日本右翼反华势力在对待侵华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歪曲、否认侵华历史的残酷真实性、试图掩盖和推翻日本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是对人类公平正义的挑战。南京大屠杀、七三一细菌试验、强制劳工、慰安妇等人类惨剧、永远都是昭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的历史铁证。不正面承认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伤痛和苦难,完全站在所谓的日本大东亚史角度,认为日本解救了中国和东南亚,这样的这样战争史观,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此外,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领海领土问题争端的集中爆发点。2012年,日本民主党内阁强行搞钓鱼岛国有化,所以中日关系在当年处于一个最严峻的状态。
到今天为止,中日历史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根本性解决。所以,对于安倍讲中日关系“完全回归正轨”,我表示谨慎乐观,最大的原因就是中日结构性问题基本上没有得到任何解决。所以还需花时间去观察,看看日本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还能有多少更切实可行的具体动作和步伐。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份访问日本之后,日本首相安倍多次公开向媒体表示非常愿意访问北京,不久前日本外务省公布安倍访华日期是10月23日,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40周年之日。这个日子的选择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们更希望选择这样日子,还要真正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日本政治家能认真学习《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具体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进步。继去年NHK电视台播出《731部队的真相》之后,今年5月,日本电视台(NTV)又播出《南京事件2:检验历史修正主义》,以多名日本老兵证言还原南京大屠杀惨剧。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观看此纪录片后,于2018年6月24日专程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为遇难者献上花圈表示哀悼,还亲笔题词“东亚和平”。福田康夫随后对记者表示,纪念馆展览对于当时的历史内容,是用一种比较正确的事实来记载。福田康夫还认为,日本人对过去的事实要有掌握,要能正确了解过去的事实,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的日本人能够去参观纪念馆,要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今后增进日中之间的彼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