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水上消防站
《规划》介绍,本市在现状145座消防站的基础上,新增212座消防站,其中包括22座特勤消防站、131座一级普通消防站、52座二级普通消防站和6座小型消防站、1座水上消防站。水上消防站,规划建在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五河交汇处。
为加强轨道交通火灾防控能力,还规划在全市建设7座轨道交通消防站,需结合规划轨道交通车辆段建设,保障城市地下空间消防安全。同时,全市还将建设至少1座航空消防站,可结合公安直升机起降点的规划进一步确定选址及建设模式。
《规划》要求,立足超大城市灾害事故特点和反恐处突需要,应优化消防装备结构,配备化学侦检、远程供水、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特种车辆和新型装备,强化反恐处突能力,提升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
提升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
《规划》还提出,提升本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除加强消防人员配备外,要进一步壮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如规划组建消防防化救援、侦检排爆、高空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完善卫生、电力、燃气、水务、气象、交通、电信、安监、地震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此外,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专职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应急救援力量。
同时,推进避难场所建设,重点完善紧急(临时)避难场所和长期(固定)避难场所的建设,到2020年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由现在的0.78平方米提高到1.09平方米,到2035年力争达到2.1平方米。
京津冀协同处置突发事件
《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消防工作协同发展。加强与河北、天津区域消防安全布局整体优化,通过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泃河及环京九个生态绿楔、道路等,在通州、大兴和武清、廊坊等跨界地区设立一体化防火隔离带;建立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灭火救援调度平台,整合三地消防资源,实施水域、航空、轨道交通、石油化工等突发事件协同处置和一体化管理机制,并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灭火应急救援协作区,完善对接联动机制,加强战时协调和实战指挥。
《规划》还明确要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消防安保工作。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