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08:41:04


2021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经济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2021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继续推动经济稳定恢复,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中国经济恢复比预期要好

  理论网发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总编辑丁茂战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发展稳定转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经济增长稳步恢复。工业生产基本回归常态。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4个月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1-11月份累计投资额已恢复到增长2.6%。进出口形势更是好于预期,月度出口增速自4月份开始实现正增长,11月份,出口增长14.9%。全社会用电量、货运量分别连续8个月、7个月实现正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0.7%,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社会预期普遍看好。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市场活力快速恢复,新设市场主体4月份之后由降转升,社会一度比较担心和关注的市场主体“退出潮”也未出现。世界银行对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的预测值,也由6月份的1%上调到9月份的2%。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工作始终是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并且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和新的工作布局,已经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依赖,经济发展质量继续提升的大势没有改变。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夏秋两季粮食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加快,服务业加快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新产业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新业态、新产品长势良好,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逆势成长,一些企业加快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移动出行、平台经济等业态也在快速增长,新产品产量高速增长。民生事业稳步发展。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城镇就业形势好于预期,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

  宏观调控富有成效。党中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稳就业、扩内需,积极稳定市场预期。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为经济恢复提供内生动力。强化公共财政属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施更加灵活适度的稳健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举措向实体经济让利,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合理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好的支持力度。宏观调控工具准备充分,政策精准发力,出手和收手适时、适中、适度,实现了经济恢复和运行平稳的双赢。广义货币M2累计投放已经稳步回落至11月份的10.7%,新增信贷累计增速稳定在20%左右的适中水平,11月末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3.6%。与此同时,物价水平还实现了平稳回落,生产价格降幅收窄,不存在长期通胀的货币基础。

  二、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多变

  文章称,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经济面临新老问题挑战,经济恢复任务艰巨。但是,中国经济改革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韧性十足、前景广阔。

  世界经济不确定给中国经济复苏增添变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退潮,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霸凌行径愈演愈烈,气候危机、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挑战未有减少,贫富差距仍普遍存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在金融危机和重大疫情双重夹击下,世界经济正经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急剧萎缩,人员、货物流动严重受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层出不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由6月的-3%下调至-4.4%。当前,全球疫情蔓延加剧,一些国家面临第二波疫情威胁,疫情背景下的巨量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回撤难度加大,世界经济能否实现有效恢复充满变数。世界经济运行恐将遭遇二次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新挑战,美国政府换届、内外政策面临调整,国际形势给中国经济复苏增添变数。

  国内经济全面恢复还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经济本身处在转型期,疫情对经济冲击历史罕见,经济恢复任务艰巨。内需增长动力不足,前11个月,投资累计增长2.6%,消费累计减少4.8%,国庆长假消费增长不及去年同期的80%。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力不足。交通旅游、商贸服务、娱乐休闲、餐饮服务等领域的小微企业的经营面临较大压力。11月小型企业PMI低于大、中型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的小型企业占比高达42.3%。民生压力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保持同步难度较大,部分领域就业压力较大,11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荣枯线,部分农民工没有完全就业。财政收支压力也将加大,尤其是部分县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可能导致银行坏账增多。房地产市场处于结构性调整期,房地产风险有可能向金融和社会领域传导。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中国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中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基础,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坚实支撑,是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的底气所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