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近日,中国证监会指导证券交易所出台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系列举措,上交所及深交所随后分别发布相关通知,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
量化交易实际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十多年前“互联网思维”一词正火热的时候,量化交易这种技术已经被某些机构或专业操盘手使用。量化投资并不神秘,而实践也证明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中,量化交易不是常胜将军般的存在,否则量化交易的相关工具早就实现了全民化。
近三十年前,股市的造富神话吸引大量股民入场,与此同时一系列炒股书籍蜂拥上市,它们告诉读者股市有规律可循,比如可以通过K线、日线、成交量等指标,精准判断股票后期的变动。于是,这些书很快成为了长居“畅销榜”前列的书籍,尽管有许多股民认真学习,但最后能够通过炒股赚钱的股民少之又少,倒是这些书籍的编者们大赚了一笔。
现在复盘,可以发现所谓炒股的“铁律”“秘籍”“宝典”,是当时编者们根据已上涨股票的主要特点,总结出来的一部分规律,这些规律放在今天便是“大数据”。这类总结出的经验、规律,并不具备普遍性,只能在某种特定形态、特定区间、特定指标等都恰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量化交易就是遵守这些指令进行操作,因为它没有感情,所以不会受心理影响;因为它不会手抖,所以不担心会出现“乌龙指”。与传统操作不同的是,量化交易可以每秒钟完成数百次操作,别说普通人,连超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但即便量化交易的指令再厉害,也只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类股票,在某一段时间、符合某些指标的情况下的交易,如果股市单边上涨或是下跌,量化交易就缺少了用武之地。
例如,笔者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资本市场中,所有交易都采用同一种策略,那么这个交易是否还会发生?当策略认为某只股票将上涨时,因没有卖方卖出股票而无法发生交易;同理,当策略认为某只股票将要下跌时,不会有任何买方做出买入指令。因此,想要量化交易发挥出其作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市场有明显的波动情况,便于高频交易操作;二是需要资本市场有大量的中小投资者,便于高频交易后的“割韭菜”;三是市场急功近利,例如短线交易多、价值投资少的状态更利于量化交易。
很显然,当前的A股市场格局是机构投资者少、散户投资者多,这种格局极容易被量化交易所利用。看似活跃的成交数据,也许并不是投资者交易的结果,而是量化交易左手转右手、右手转左手的交易。量化交易不是洪水猛兽,但使用量化交易的人或许会别有用心。若是量化交易广泛开展,那些持有限售股的企业高管,大可将自己持有的股权质押给量化投资机构,接着双方通过量化交易不断收割公司投资者的血汗钱,既符合限售股的要求,又能活跃公司的成交量,同时还能将收割的收益快速变现,他们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