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观点综述
http://www.CRNTT.com   2018-12-27 00:24:54


 
  三、中日合作是彼此的选择  两国关系前景可期

  本届北京香山论坛大会期间,正值日本首相安倍访华,这是七年来日本首相再次正式访华,短短三天,双方达成了十二点共识和五十二份合作协定。日本首相安倍也实现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并共同参加多场活动、见证一系列合作协定的签署的夙愿。这也被很多专家学者视为中日关系缓和好转的一个开端。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吴士存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中日之间只要政治互信有所提升,不要再为历史遗留问题和短时间解决不了的钓鱼岛争端问题所困扰,双方搁置争议,共同发展经济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中国和日本,其政治关系能够保持正常、经济关系能够不断深化,则有利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沱生对中评社表示,中日两国之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摩擦以后,逐渐建立了一些危机管理机制。中日之间的摩擦只是中日关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两国关系还是要向前发展的。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和双方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两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安倍访华已经实现,他也一定会邀请习近平主席访日。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部主任黄载皓表示,现在的中日关系是两国都需要对方,虽然美日同盟也很巩固,但是经济方面也有压力,还有安全方面,好像美国特朗普总统没有那么尊重、重视日本的立场。中国现在和美国之间也有经贸纷争,还有各方面已经有的压力。而日本没有意思要抵抗(中国),只是需要多一点余地。同样的,中国也需要对日放松一点,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双边都有利比弊多的考量。

  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外国军事研究所研究员刘琳表示,中日关系的转变并不是说突然的,它其实也有一个过程。安倍此次访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中日双方也确实做出了一些努力,推动着中日关系往前走。另外,在目前这种动荡的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之下,日本与中国合作也是一个选择。

  总的来看,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两国领导人半年内实现互访,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积极信号频频传出的同时,经济合作的新周期也十分值得期待。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安倍首相时,对当前中日关系定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当前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重现积极势头。”对此,安倍晋三在此次访华期间,也就中日关系再次重申:两国关系“从竞争走向协调”。正如两位领导人表示的那样,中日是伙伴,而不是彼此的威胁,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关系的缓和对两国的发展以及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都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双方各层级之间的关系应该藉此机会好好修复,让中日之间互感“越来越温暖”。

  四、朝核问题现曙光  实现半岛和平还有很长路要走

  进入2018年,朝鲜半岛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平昌冬奥会开始,韩朝双方之间的交流开始加速。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也表现出了停止核武器开发,将国家转为经济发展为重心的意向。时隔多年的中朝领导人峰会、韩朝领导人峰会甚至是首次美朝领导人峰会都在今年得以实现,这些划时代的大事都给半岛走向和东亚格局带来明显的积极变化。在今年的北京香山论坛上,朝鲜一行七人的官方代表团首次出现在国际安全防务会议的多边平台,也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朝核问题也成了会上众多专家学者最积极讨论的问题之一。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人民武力省副相金亨龙指出,和平与发展是现时代共同的趋势,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亚太地区要想维持现在的发展动力和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首先要保证和平与稳定。我们共和国提出了集中所有力量促进经济建设的新的战略路线,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同时保证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共和国将一如既往为在朝鲜半岛缓和局势、出现牢固的和平尽到责任与作用,为保证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作出积极的贡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省裁军与和平研究所副所长宋日赫表示韩朝分裂是外部原因造成的,致力于和平是我们几十年以来的愿望。板门店宣言和9月平壤宣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中提到了很多重大的问题,包括结束战争的敌对状态,使得朝鲜半岛成为和平区,同时要积极促进南北各个领域的合作。国际社会要重新审视对朝的制裁,要为长久可持续的平衡做出贡献。

  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部主任黄载皓说,此前从未参加香山论坛的朝鲜,今年派出了以人民武力省副相为团长的高级别代表团与会。朝方在论坛期间,也对外表明了希望加快履行板门店宣言和平壤宣言的意愿,这实际上表现出朝方重视当前半岛和平趋势、不希望妨碍和解氛围的姿态。在公开活动中,韩朝国防部次官以平静的心情互相碰杯敬酒的场景,至今让我感到内心热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指出,半岛问题是很复杂的,“核、和”这两个字是核心,需要进行平行的谈判,也就是无核化和永久和平机制应该同时谈判,双轨并行,我们应该有耐心,各个利益攸关方要以同样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开始思考开始行动。

  日本外务省前副大臣山中烨子说,国际社会在过去一段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使得朝鲜变成正常化的国家。朝鲜将成为东北亚的一分子,21世纪强调的是一个平衡的世纪,组织和平比赢得战争更加困难,但是胜利的果实没有和平也是没有味道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中国政府和民众都对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感到高兴。中国非常支持韩朝和解、美朝对话,尤其对中朝关系的明显改善感到高兴。中国非常希望半岛能进入到新时代,也非常注意朝鲜有合理的安全和经济需求,国际社会应该对此进行积极回应。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王晓彬大校称,今年以来半岛局势降温,战争氤氲在逐步消散,其走向是谨慎乐观的,半岛核问题迎来了解决的历史机遇,但还存在困扰。他认为未来解决半岛核问题还是有希望的,各方要相向而行,要重启六方会谈,其战略价值没有完全失去,应重新发挥它的作用。

  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斯·埃文斯表示,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正常化韩朝关系,这才可以实现最终的统一,当然还有朝美之间的正常化,所有相关领导人不要把东北亚地缘政治放在竞争上,而是要放在合作上。这是唯一理性的方式。

  综上,朝鲜半岛局势今年的和解广受国际社会和舆论的好评。人人都清楚,韩朝爆发战争的最大受害者无疑是半岛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平民百姓。为了实现朝核问题“软着陆”,中、韩、朝、美等利益攸关方之间有着共同利益,需要合作的事情也很多。半岛氤氲应从今年开始真正一步步消散,各方相向而行,合力共推,将半岛带入新的时代。

  五、传递中国国防政策和安全理念  北京香山论坛是重要的国际平台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不断提升,可能会引发一些中小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甚至是猜忌,在军事方面,一些中国在自己岛礁上做的建设被他国放大歪曲解读,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的和平之意也受到了不少刻意误读。因此,本届的北京香山论坛提升了规模,习近平主席发来了贺信,栗战书委员长也出席了首日的晚宴并发表了主旨演讲,对于中国官方铿锵有力的表态,论坛上的很多专家学者都点了赞。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吴士存表示,这让来自各个国家的代表瞭解了中国的对外政策,瞭解了中国是一个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国家强大了、中国军队实力提高了,依然不会搞扩张,不会搞以大欺小。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退役少将徐南烽表示,中国目前的外交安全政策体系是在当前中国和世界共同面临威胁的背景下,中国向世界进行的一个宣誓承诺,同时也向世界昭告,中国将身体力行的、实质性地推进合作共赢、公平正义、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体系。

  中国军事科学院专家李抒音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再次坚定地宣示了中国的政策主张,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第一,贺信提出要以新安全观的理念为指引,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第二,贺信再次提出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中国一贯的主张,为世界和平提出了一个非常新的,也是得到了世界人民、世界各国赞同的理念;第三,贺信宣誓了我们中国军队的立场,“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尽管只有短短的这一句话,但是已经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中国军队维护和平的意愿和意志。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曾华锋认为,习主席在贺信中强调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恰恰反映着时代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新要求。他表示,全球力量格局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国际安全秩序不再是某一大国或少数国家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只有秉持平等互信精神,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才能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格局。

  在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来的贺信中重申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而“不搞零和博弈、不搞结盟对抗、不搞单边主义、不搞以大欺小”的“四不原则”也是中国以及中国军队的核心理念。所以,中国需要这样的平台来阐述中国的国防政策、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安全合作的理念,扩大自己的发声,以实际行动来消除他国的疑虑。

  综上所述,此次论坛邀请了共6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派出官方代表团参加,其中包括16名国防部长、5名军队总司令(总长)、26名副部级官员和百余名专家学者。论坛正式代表和嘉宾500余人,与会代表来自亚洲、大洋洲、美洲、欧洲、非洲,众多防务部门领导人、军队领导人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打造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这一主题,进行对话交流,就东亚安全、互信机制构建、国家关系、朝核问题、海洋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这种交流非常有意义,会对未来东亚的和平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也在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12月号,总第252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