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文“爽感”对现实题材叙事的一次植入
http://www.CRNTT.com   2020-04-22 10:46:03


  中评社北京4月22日电/据文汇网报道,“现实主义”一向是国产剧主张的价值导向,但是,荧屏上不少作品多流于浮华、隔膜的“现实题材”,少有真正切入时代生活肌理的作品。刚刚收官的《我是余欢水》(以下简称《余欢水》)是一部特别的作品,它试图以荒诞的故事包裹深刻的现实精神,不仅要让观众感叹“从余欢水身上看到了自己”,更力图展现一幅微缩的社会截面。

  从最终展现出的结果来看,该剧只是部分实现了创作者的野心。剧中对于现实的描摹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对于问题的解决却是伪现实主义的;人物具备了典型性,但人物对命运的逆袭却没有现实的普遍性,而是随着“爽感”的植入呈现出颇具网文特征的幻想性。尽管如此,在荧屏精英扎堆的当下,《余欢水》的出现是可贵的,无论是优点还是不足,对于今天的国产剧如何塑造鲜活的小人物都有积极意义。

  当大量典型性元素被堆积在一起时,也就失去了普遍性

  许多观众都表达出《余欢水》带给他们的同感与痛感。《余欢水》的网站推荐页上写着:“软怂社畜的逆袭人生”,这大概是对故事最引人眼球的总结。余欢水是一个中年男人,一个被生活打败的中年男人。在家中,他没有地位,老婆瞧不起他,动不动就呵斥;在公司,他是同事的笑柄,上司训他从来不留情面。余欢水是孤独而痛苦的,如剧中自述:“我难受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只有黑暗会同情我;走路的时候摔倒了,只有马路会同情我;我死了以后,只有坟墓会同情我。没有人会真的同情我。”与此同时,余欢水的“软怂”也让他与观众拉开距离,让观众在共鸣的同时找到一块“舒适区”:至少我不像他一样窝囊。

  出生于1980年的余欢水,代表着第一批走向中年的80后。剧中第一场戏,29岁的余欢水骑着摩托超速行驶,似乎象征着他事业的上升期,相信能力至上。狂飙的快车遇到车祸,生活就像是撞向他的那辆大货车,余欢水从此一蹶不振。不仅如此,车祸后的创伤应激反应还让他成了一个撒谎精,他不愿面对自己害死朋友的事实,不愿面对生活,只能自欺与欺人。与其说是“说谎”,不如说是“造梦”,为自己编织一个个梦境,让生活看起来没那么糟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