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张文宏谈“网红”感受: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
http://www.CRNTT.com   2020-05-01 00:12:46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 张爽)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体的,根本不可能分开,我们华山有个公众号“华山感染”,今天在网络也算大V级别了,基本上每一个帖子出来没有10万+都觉得不大可能,最多的一篇阅读量是两千万,通过这样的策略,能够非常好的迅速传播防控策略,我个人觉得比我在病房里看病人取得的效果更好,我自己觉得我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

  中国家庭报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医生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医生,面向大众、面向海外做了很多科普工作,也说了很多金句,网络传播很广。请问张文宏医生您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科普工作?另外,面对网络这个复杂的“舆论场”,您是否有压力?
 
  张文宏:谢谢家庭报的记者关心我,因为如果你是我的家庭成员你肯定会很着急,家庭报主要关注这一点。同样很多人在问我这个问题。事实上我在上海市定点医院救治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事实上在上海市我们所有的医生,特别是我和我们的胡必杰医生除了医疗救治专家组以外我们还加入了预防组的工作,我们都充分的认识到疾病靠治已经是太晚了,最好的方法是防,这次疫情当中我们都知道中国到目前为止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防控防控一个是防一个是控,怎么防?

  你前面说到科普,科普的全程是科学普及,专家来普及老百姓,面上是这样讲,实际的内涵不是这个意思。科普是沟通的过程,我们的防疫政策、治疗策略不和老百姓充分沟通是起不到非常好效果的。所以疫情开始之初,整个上海市其实不是我一个,是有大量专家,涉及到公共卫生、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等等的专家组成了科普团队,因为我当时的位置是在医疗救治专家组,所有人都以为好像所有工作都是医疗救治在做,其实这是一次人民的战役,医生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这次战役是不是取得胜利,事实上就是看整个民众是不是被发动起来。现在看起来中国的民众在这次抗疫当中是被发动起来了。

  我记得我当时讲过一句话“闷在家里你也是战士”,所以“闷在家里”在科学里面的讲法是我们要保持彻底的社交距离,长达两个星期以上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你们觉得是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是好,还是“闷”一个字表达方式好?我说闷两个星期病毒也被闷死了是什么意思?在整个传播链上这个病毒就不存在了,所以把病毒闷死了。所以,我是觉得科普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把我们很好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沟通,如果强制性的说不许出去,出去必须戴口罩,如果不这样做就是不对的,想想看,这种传播方式在传播学上是不会有效果,所以你今天说的科普我认为某种意义上是我们所有的专家组把自己的防疫策略和公众进行充分的沟通,在防疫策略的沟通上这种科普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什么意思?我现在出一个布告,现在疫情期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都待在家里,两个星期不要出去,但是道理没有讲清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几个人可以坚持下去,但是我如果把这个科学道理说清楚了,在今天的上海、今天的中国,取得巨大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民众极大地配合了防疫专家和临床专家的建议。

  张文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始终认为科普和防治策略是一体的,根本不可能分开,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华山有个公众号“华山感染”,今天在网络也算大V级别了,基本上每一个帖子出来没有10万+都觉得不大可能。最多的一篇阅读量是两千万,在微博上转载次数是十几亿。所以通过这样的策略,我觉得能够非常好的把我们的防控策略以十几个亿的速度去传播,我个人觉得比我在病房里看病人取得的效果更好,所以我自己觉得我做了我医生该做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也出了两本书,一个是《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冠病毒》,发行量现在是100多万册,翻译成十来个国家的语言,包括意大利、波斯语、法语、日语都在发行,而且分文不收,没有收版权,为什么?因为这本书不是为了挣钱的,而是为了传播防疫知识的。另外一本是《2019新冠病毒病》。我们也是在国际上第一次在国内以中文的形式《2019新冠病毒病》这个名字在上海专家组讨论出来对这个疾病进行一些覆盖,因为最早大家认为是新冠肺炎,事实上后期我们看到新冠病毒病病毒非常狡猾,出现了大量新情况,疾病覆盖面非常广。这本书也是国际和国内第一本关于新冠病毒病的书,现在也被翻译成几个国家的语言在国际上发表,同样也没有收版权。我认为传播知识主要是为了防疫。

  除此之外我非常高兴的看到崔天凯大使给我的感谢信,对我们所做的科普的工作我觉得非常自豪,自豪并不是因为大使给我写信了我就自豪,而是觉得我居然可以帮到在海外的学子、海外的侨胞。大使给我写信,就是说做的这些工作,稳定了他们在那里的恐惧、焦躁的心,而且知道了怎么防疫。这种科普都不是我在病房里看几百个病人可以起到的。

  最后一点,我们不断和国际的各个专家,上海团队和广东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团队,还有北京的王辰院士团队,所有的中国的医疗团队跟国外不停的做学术交流,有新加坡、意大利、法国、美国、孟加拉,有这些充分的学术级别的沟通,也是充分在学术层面来解释了中国抗疫的经验,这对国际抗疫还是发挥了一些沟通的作用。所谓的科普就是沟通,一个是在老百姓层面的沟通,一个是在科学层面的沟通,相信这些跟我们的治疗是一脉相承。谢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