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习近平对“修昔底德陷阱”及“国强必霸”的批判
http://www.CRNTT.com   2018-07-03 13:01:25


 
  在这里,必须肯定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一个见解。奥巴马说:“我不认同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必将发生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大国尤其是美中之间更要尽量避免冲突。我相信美中两国有能力管控好分歧。美中之间的竞争应该是建设性的、具有积极意义的。”非常期待,奥巴马的见解能够成为今后美国主流社会的共识。毕竟,跨越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是中国一方的事情,中美两国必须共同努力去跨越、共同付出跨越的心力,也能够共同获得跨越之后的成果。

  在这里,也必须提醒各方知识精英,“国强必霸”绝对不是中国发展的逻辑。对此,习近平长期以来在各种场合进行了说明,对“国强必霸”进行了否定乃至批判。见下:

  1,习近平2013年11月2日会见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时旗帜鲜明地表态:“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2,习近平2014年3月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3,习近平2014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4,习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又再次批判“国强必霸”之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5,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次否定“国强必霸”的逻辑,他说:“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强必霸的逻辑不适用,穷兵黩武的道路走不通。”

  其实,早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时期,习近平就对“国强必霸”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否定与批判。2010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新加坡对李光耀先生说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迟早会走上‘国强必霸’的路子。我认为,这种看法不符合中国讲信修睦的文化传统,不符合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实践,也不符合邓小平先生关于‘将来我们发展了’也‘永远不称霸’的郑重宣誓和承诺。”

  综上,习近平对“国强必霸”逻辑的批判是非常强烈的。第一,定性为荒谬的,对此逻辑予以完全的否定。第二,表达了中国绝对不会以此逻辑来治国理政的坚定态度。第三,制定了破解“国强必霸”逻辑的中国文明方案。

  “国强必霸”的逻辑,其实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得以成立的主要逻辑思维,甚至有可能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论据,能够促进以假论假、真假莫辨的悖论形成。这样的悖论在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中的表现,就是非常典型的“苏格拉底悖论”。“苏格拉底悖论”是指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曾经与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诡辩家相对。他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个至为著名的悖论。

  现在,在大陆,随着国家实力的日渐强大,民意越来越认同武力可以成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既可以解决美国的对华的霸凌问题,也可以解决两岸的最终统一问题。至于武力的其它因素,一概不知道。所以,只知道武力至上,其实什么也不知道,这样的悖论充斥在网络民意中。这样的悖论,实际上是“修昔底德陷阱”与“国强必霸”逻辑的存在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必须克制、必须理顺的社会心理现象。切不可任由蔓延甚至壮大,最后成为阻挠中国走和平发展之道路的内部阻力。

  习近平说:中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著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

  在和平发展中与其它国家共存共荣,坚决反对用战争来扩展一国之利益,这是习近平的主要思想。由此可知,习近平对“修昔底德陷阱”及“国强必霸”的批判,是在提醒全体中国人必须做到富而不骄,强而不傲,更加不能够恃强用武而成为霸权国家。

  在今后的30年,中国必须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必须抛弃“国强必霸”逻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抵御内外的错误思维及观点的误导,才有可能拨开思想迷雾,在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俯瞰全球的强国,在此进程中,坚守和平统一方针政策,有力遏制“台独”的挑衅,确保两岸关系不发生武力解决的质变,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是对中共的要求,也是对两岸同胞的要求。

  五、美台关系的变异与危险性

  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美国的社会精英在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理论来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的同时,加强与台湾的关系,把台湾当作中美大国冲突之时的能为美国所用的遏制或者打击工具。可以说,美国以台制华的冷战思维至今未曾消失,还常常使用在其对台政策中。

  其一,从美台关系的历史看美国的两手策略。

  美国与“中华民国”的关系历史悠久,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合作反法西斯的成效是巨大的。但是,现在的所谓美台关系,则是起源于1950年,为对抗大陆,美国对台湾开始实施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1953年11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出访台湾,访问期间,双方正式商讨了缔结“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问题。1954年12月,在华盛顿,台湾当局和美国政府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3月,双方又在台北交换了批准书,条约开始生效。至此,美台双方结成了“盟国式”的关系。台湾当局也因此成为美国和西方正式的安全伙伴和经贸伙伴。

  此后,美台关系经历了这么一些历史节点:

  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4月,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为美国内法,保持美台外交实质关系;1982年,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在签署“八一七公报”前,美国向台湾作口头“六大保证”:美国不会设定停止对台军售的日期;美国不会修改“台湾关系法”的相关规定;美国不会在决定对台军售前和中国咨商;美国不会在台湾与中国间担任调人;关于台湾主权,美国不会改变自身立场,这是个须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且美国不会迫使台湾与中国谈判;美国不会正式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1991年6月和7月,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台湾前途修正案》,使该案成为1992年度美国援外法案的一部分;1994年4月29日,美国国会通过《1994和1995年对外关系授权法》,首次公开以法律形式将《与台湾关系法》凌驾于“八一七”公报之上;1994年9月,美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包括允许台湾高层领导人过境、支持台湾加人一些国际组织以及对台军售等多项具体内容的对台新政策;美国政府于1995年6月允许李登辉访美;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美方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2003年6月1日:胡锦涛与布什在埃维昂举行了会晤。布什强调了美国支持“一个中国”、不支持“台独”政策;2006年2月:陈水扁提出“废统论”引起美国反弹,美国政府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以及中美联合公报;2016年美国众议院通过把“六项保证”写成书面的法案。在蔡英文就职前夕的5月16日,美国众议院重申《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是美台关系重要基石,这是“六项保证”首度被写成书面成为国会通过的提案。

  2017年2月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审议并无异议通过了《台湾旅行法》,将提交参议院全体审议表决。这部旨在显示美国国会支持台湾意愿的法案,要求美国政府解除美台官方高层交流的限制,提升双方官员互访的层级。美国国会众议院前不久已经通过此案。

  综上所述可见,在中美关系的大框架下,美台关系总是摇晃其中,形成一股破坏力量。而美国以两手策略驾驭台海两岸、为己所用的战略意图也昭然其中。

  其二,美台关系的实质。最核心的实质就是:1,美台关系附属于中美关系;2,台湾是美国处理中美关系的筹码或者是棋子;3,美台关系的战略价值日趋减少。

  北京学者郭震远分析指出:历史事实清楚显示,实际上美台关系因中美关系而发生,并且随中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认为美台关系从属于中美关系。历任美国总统对于台湾和美台关系对美国战略价值的判断,其实都集中于它们对于中美关系的影响。所以,这种判断必然与美国对于中国和中美关系、对美国战略价值的判断密切相关。在中国日益明显强大的背景上,中美关系对美国战略价值当然明显提升,美台关系受到的制衡也日益强烈。进入本世纪以来,虽然美国仍然坚持利用台湾和美台关系,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筹码,但其战略筹码的价值已大为下降。美国在利用台湾和美台关系处理中美关系时,越来越顾忌不能因此而严重损害中美关系。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很顺畅,竞争与合作将长期并存、交织,而且有时竞争还会激烈、严重,美国将持续利用台湾和美台关系作为筹码,处理中美关系。但随竞争-合作的中美关系巩固和成熟,台湾和美台关系的筹码价值,不仅战略筹码价值,而且具体筹码价值,都必将在起伏中持续下降。①

  台湾《中时电子报》2018年1月15日报道称,有专家指出,台湾在美国手中正从棋子成为弃子,而现今的民进党当局,应有所警惕。他表示,“这段日子‘台美’关系看似越来越好,美国更仿佛成了‘台独’靠山,可民进党当局应从历史明白,中美关系这盘旗,台湾永远只是棋子,‘需要你的时候就给你些好处,不需要时就随手放在一旁。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放弃,则是中美力量对比决定的。’”专家认为,美国绝对会坚守“不支持台独”的立场,“美国能做的只是不断地用台湾问题撩拨中国大陆,提高筹码的要价而已。”也就是说,民进党当局跳得越高,只会促使两岸统一之日更快到来。

  美台关系不可能终结,但一定会日趋式微。这个结局取决于:1,中国自身实力的提升,在各个方面要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2,中美关系确定进入了战略互信以及战略合作的阶段。3,两岸关系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平统一进入倒计时,台湾同胞自觉拒绝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棋子。

  其三,美台关系存在重大危害性。

  在前述条件都未形成之前,是美台关系凸现,对中美关系乃至两岸关系都造成巨大威胁、危害之时。第一,美国抱持冷战思维的政客,从来没有放弃利用台湾来刺激中国、挑拨中美的关系。第二,无论是国民党执政还是民进党执政,对美国予以安全保护的依赖性都不会减低,民进党执政之后,利用美台关系刺激中美关系以求被保护的心态,更加明显,危害也就更加大。

  比如近期在台方积极活动下,美方正在推动的“台湾旅行法案”,极有可能强烈冲击中美关系,进而危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就为一个实例。对其危害性,各方专家都对中评社表达了高度的忧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