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成众多发展中国家标杆
http://www.CRNTT.com   2018-09-12 10:03:05


库布其沙漠中的网格沙障(巴基斯坦ARY新闻频道网站)
  中评社香港9月12日电/中国政府五年来在气候变化领域内的积极作为有一个基本动机,那就是保护自然资本。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从而“让人民有饭吃”,也是为了避免40年来的发展和稳定遭到侵蚀,进而阻碍或中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新崛起。

  据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9/10月号载文,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他们的国家在面对21世纪时是存在优势的。40年来,中国在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主角,使8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在国际舞台上,它已经从站在最边缘变成了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的21世纪大国。中国政治领袖们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认识到不能在气候变化这样的关键性问题上犯错,因为粮食安全和国家的发展都有赖于此。

  中国是一个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北京已经意识到,如果在长期内不保护国家的自然资本和环境质量,起飞的经济就会陷入泥潭。

  中国在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到2014年的20年间,在能源问题上所持立场的基础是“争取时间”这一概念。在这期间,对化石燃料的立场是其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其中无可争辩的要务是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社会稳定和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是一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中国拥有的大量煤炭储备是其能源-电力系统部署的基石。由于对煤炭的大量消费,从2007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然而,近年来,由于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中国政府已经对其战略进行了修改。首先是针对城市空气质量严重问题的舆论压力。显然,煤炭的大量消费已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健康问题。其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已不再只基于贸易和经济领域的表现,而是需要在气候变化这个令国际社会十分担忧、而中国本身又应该负很大责任的危机面前表现出担当。第三,中国的宏观经济模式开始发生重大的低碳型转变。正如曾任驻华大使的西班牙资深外交官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所指出的,新模式的目标是更大的国内消费优势,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破除国有企业的垄断。中国能否躲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取决于这种深刻的宏观经济重新定位的成功与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