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汪毅夫(中评社 张爽摄) |
“问题是,宋斐如在台湾光复前后所提‘血浓于水台湾必须收复’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收复作为美国新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失地台湾呢?面对在‘双战构造’的反共亲美意识长期播弄下基本上已经丧失中国心、中国情的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在逐渐逼近的民族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消除他们‘可能发生的犹疑之念及不安之心’,从而争取‘台胞内向’呢?”蓝博洲说,这恐怕就是像宋斐如这样的前行代台湾爱国志士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答卷吧。
厦门大学台研院文学所朱双一教授表示,70年代初保钓运动、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尼克松访华之后,港台、西方世界中充斥着妖魔化新中国的一面之词的舆论环境,才开始有所松动和改观,而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批旅美华人重返祖国探亲观光而后带回美国的真切信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作品或言谈,却在北美华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一股新中国认同的热潮,对于1979年后两岸关系从敌对走向交流,起了桥梁作用,其重要价值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朱双一认为,1970年代旅美华人的“新中国”认同,建立在新、旧中国的纵向对比和中国、西方的横向比较上,而又都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因此这种认同是坚固的。像杨振宁、赵浩生等晚年都毅然回到祖国定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