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推进制造业智能升级。2018年1月16日,瑞安海尚集团技术人员调试自主研发的双臂协同机器人。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6月5日电/中国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与升级作为国家战略。2015年5月,中国出台了制造业中长期振兴战略,紧接着7月又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这两个战略的交点就是“智能制造”。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6月4日报道,关于智能制造,2016年12月,工业信息化部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7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由此可见,中国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重视智能制造,试图积极利用中国保持优势的互联网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智能制造政策除了现场作业自动化、信息合作等提高制造现场效率的相关内容外,还包含了广泛利用互联网的企业合作、远程维护、客户服务等内容。
说到制造的智能化,日本人的印象大多是,在工厂这个封闭空间的制造流程中,应用IT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或者谋求降低成本。而在中国,现场的改善固然重要,但同时还会利用网络“开放互联”的特点,无论产品制造还是商品开发,往往都会与拥有本公司没有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用户等外部进行合作,积极获取意见和资源。
实际上,早在政府开始从政策上引导智能制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动向。例如,大型家电企业海尔公司很早之前就致力于吸收外部资源,开展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说到底只是手段,其根本上是战略的变化。
海尔公司在2005年制定的中长期战略中提出,为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业务模式应从原来的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的方式,向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生产的方式转变。2012年,该公司还提出了转向与众多用户、原材料供应商、店铺、物流等各方面开放式连接的“网络化企业”的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