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这为下一步推动高水平、高质量的金融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加金融服务的供给主体,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切实以高水平金融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发表署名王清的评论文章表示,回望近现代世界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到,开放是激发市场活力的源泉,也是金融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以金融开放助力经济发展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上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陷入经济衰退,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双双都选择了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举措,源源不断注入的国际资本大大激发了金融市场活力,为新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再如,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采取金融改革,允许外资控股金融公司,推动金融资产交易自由化,为高储蓄率的日本打开了全球投资、高效管理资产的大门,获得了较高的投资回报……这些例证都充分说明,经济发展离不开高水平金融开放的支撑。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走金融高水平开放之路,不仅能提升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强化金融功能,也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均衡发展、降低经济风险,从而为一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认为,立足中国实践来看,推进全方位、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既是富民之路、强国之路,也是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高度接轨,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亦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高质量的现代化金融体系作为支撑。可以说,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需要,也是我们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需要。
这些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大,在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等各领域有序推进,金融业竞争力在全球愈加突出。2018年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达7.7%,这一数值甚至高于大多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也要看到,与制造业相比,中国金融业开放较晚、开放度较低,整体上导致金融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金融机构大而不强,金融供给不能有效满足需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和深度,突出重点、完善制度、找准节奏,在高水平开放上下功夫,推动金融业开放行稳致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文章指出,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重点要突出。开放既是将外资金融机构等“引进来”的过程,也是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走出去”的过程,要抓住关键和重点,坚持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互配合,完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业开放走稳走好。比如,对于金融服务业开放而言,重点是对中外资机构采用同等监管要求和标准,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市场开放而言,重点是要完善“沪港通”“深港通”,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进一步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既吸引经验更丰富、更专业、更注重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服务中国实体经济,也为国内投资者拓宽投资品种,满足其投资境外优质资产的需求。此外,还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进人民币、金融机构等金融要素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制度要先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的方向和目标。一方面,更加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提升中国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实力,为中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完善金融业开放的制度规则,加快相关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是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则,建设统一的金融业综合统计系统,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抓紧完善审慎监管基本制度,还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信用评级、税收、会计、审计等金融配套制度,建立专业化、国际化的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开放型金融制度体系。
推动高水平金融开放,节奏要找准。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但要“跑得快”,还要“走得稳”,开放的顺序、尺度、进度等都须反覆考量、熟思审处。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好金融业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一方面,金融开放应当在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的前提下稳步推进,适时适度推进,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稳步有序扩大金融开放促进竞争,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国金融体系,在高水平双向开放中提高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还要看到的是,把握好金融开放的节奏和力度,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把关。监管部门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和监管标准,尽快制定相关条例实施细则,弥补监管短板和薄弱环节,为金融开放的稳步推进提供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