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5日电/4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9)》的有关情况。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新设市场主体 2377.44万户,同比增长10.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98万家。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8年第46位跃升至第31位,中国连续第二年入列世界上营商环境进步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中国网发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文章分析,中国营商环境地位的上升,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法治化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国近年来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着。
在法治化水平提升方面,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较2018年上升3个名次位列14。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过去一年,中国通过实施推动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和执法指导工作、完善保护联动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大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中,新修订商标法的出台和专利法修正案的快速推进大幅提高了侵权的代价,商标专利侵权判断和检验鉴定标准的完善明显加大了对假冒违法行为的打击效率和力度,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的建设也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司法行政质量的改善也是法治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在《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中国的司法行政质量指标获得了满分18分中的17分,为截至目前全球最高分。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健全行政裁决制度。一系列改革政策的精准落地和司法行政队伍服务能力的提升都为营商条件的改善创造了积极的法治环境。
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2019年是中国近年来自主开放举措最多、开放力度最大、开放层次最深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推进2020年中国金融行业全面开放;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增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试验区,实现自贸区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和沿海省份全覆盖;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国际合作平台不断优化,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对外开放的水平也不断提升。
2019年3月份通过、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也受海内外广泛关注。在《外商投资法》订立前后,中国主动接触了许多外国企业和商业组织,征求他们的意见,相关文本中也包含了许多让外商感到鼓舞的内容,为他们释放了强烈的“善意信号”。《外商投资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同等的国民待遇,明显扩大了外资的准入门槛,让内外资能够平等的参与中国市场竞争,大大增强了中国市场的外资吸引力。
此外,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颁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减费降税”等优惠政策不断出台、“最多跑一次”等简政便民措施的全面落实等,也都大大推动了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连续大幅上升。
文章指出,但也要认识到,营商环境全球排名31的位置与第2大经济体的地位显然不对等。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与部分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仍然存在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民营企业障碍多、项目审批流程慢、优惠政策享用难等问题,影响着企业家们投资的信心、创新的热心、做实业的专心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恒心。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提升统筹谋划、全局核心的思维;建立协调一致、权责分明的市场经济管理机制;完善公平透明开放的市场规则,提供平等普惠、精准高效、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扩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行业和产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继续推动全行业、全地域范围营商环境的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