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http://www.CRNTT.com   2020-12-12 08:35:46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评社北京12月12日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对中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日报发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文章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绿色低碳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要在准确研判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潮流和趋势的基础上,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扎实落实好《建议》作出的科学部署,加快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一、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文章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会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指明了“十四五”时期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既要优化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产业,也要前瞻性谋划布局一批新产业。

  落实《建议》要求,中国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壮大生物产业。加大核能、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产业中的新能源生产比重。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功能稀土材料、信息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实施材料基因工程,加快建设材料强国。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技术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形成分布式、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的新型高端装备发展模式。加快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节能和环境治理新技术,扩大资源循环利用,壮大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加快航空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等技术研发,完善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遥感、通信、导航等卫星应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大型船舶、海工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发展智能船舶、特种船舶等高技术船舶和各类海洋工程平台、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储运等高端设备,构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数字文化内容创作等创意产业。

  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文章认为,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是释放数字化叠加倍增效应、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筑综合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各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据驱动企业加快向各产业渗透,促进新兴产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以及技术与社会的跨界融合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资源发展与管理,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同时,发挥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关键载体和产业融合关键纽带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软件、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开发应用,推动软件对融合发展的有效赋能、赋值、赋智,促进中国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产业集群发展能够发挥专业化分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依托中国技术创新的相对优势,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注重把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依托现有产业园区等平台,推动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融通发展,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策源地和集聚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注重把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做强做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完善大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注重把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结合起来,继续吸引外资企业加入中国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业更多融入国际产业链,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力量,将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形成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我们要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市场规模优势为依托,带动技术突破和应用迭代发展,大力培育智能化产品、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