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2019年经济“减速增质”向纵深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19-03-20 08:41:42


 
  两个“首次”

  (一)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在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就业形势严峻,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就业”作为“六稳”的首位,《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表明“保就业”将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对此,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2019我国经济仍将面临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导致的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具有不确定性,保就业意味着稳增长的优先级别很高。另外,就业也和民生相关,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就业优先首次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体现了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未来就业压力还可能来自于:第一,通缩风险渐行渐近,工业企业面临盈利收缩的挑战,此前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与油价上涨的上游原材料行业首当其冲。实际上,1月部分上游行业价格已经通缩。第二,地产周期下行对建筑业就业的冲击。目前建筑业高景气度与新开工增速处于高位有关,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与房企融资压力增大,这种高周转策略难以为继,新开工增速与建筑业景气度下行后,建筑业就业形势将面临压力。第三,201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压力较大。第四,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下滑,中美贸易摩擦也存在不确定性,贸易企业就业压力比较大。

  据了解,为了实现就业优先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多项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具体举措:一是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二是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三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四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二) 提出“竞争中性原则”。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公平竞争”,包括“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坚持公平竞争原则”,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不仅继续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更是提出“按照竞争中性原则,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竞争中性原则’这一来自OECD国际组织并得到全球广泛认可的规则,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充分说明中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黄志龙表示。

  “我国目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难点之一是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其实质与竞争中性的内涵是一样的,也就是降低国企的特殊地位,让民企与国企能够公平竞争,这一方向至少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已经明确,但是落实难度一直很高。” 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国际通行的“竞争中性”的内涵是,任何企业不因所有权而处于有利或不利的地位,从各国来讲,主要针对的是国有企业相对民营企业存在的竞争优势。就具体措施而言,主要包括监管政策中性、税收中性、融资中性等。他进一步表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包括“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与国际标准的要求基本一致,期待2019年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

  “减税降费”超预期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和去年的‘聚力增效’相比明显偏宽松,力度明显加大。”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芹芹认为,这个表述类似2015年的“加大力度”和2016年的“更加积极有效”的结合体,既要像2015年那样加大力度(当时扩大赤字、鼓励ppp和政府产业基金),但也不能再走当时伪PPP违规债务扩张的老路。

  “‘加力’的主要表现是2019年赤字率为2.8%,比2018年高出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总规模达2.76万亿元,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黄志龙表示,从整体来看,2019年安排财政赤字规模虽然不如市场预期,但《政府工作报告》认为这是“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

  事实上,市场不应仅仅关注赤字的规模,更应注意到“减税降费”的相关措施。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两万亿元”的目标,这一减负力度可谓超出预期。对比2013年~2017年“营改增”等政策五年累计减税规模3万亿元,2018年减税降费规模是1.3万亿元。2019年减税降费的规模接近过去六年的一半,减税降费的力度空前。

  “如此大力度的减税降费”, 连平表示,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经营的信心,将给企业活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企业作为经济中最重要微观主体,其活力的提升无疑将对稳增长、保就业、提收入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来源:金融时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