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追随性“降息潮”究竟将嘲弄谁?
http://www.CRNTT.com   2019-09-30 08:09:32


  中评社北京9月30日电/年初至今全球央行间已然掀起了一股“降息潮”,截至目前为止全球一共有30多家央行降息,其中包括美国、欧元区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也包括土耳其、巴西在内的新兴经济体。

  在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经贸以及地缘政治关系越发复杂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央行选择降息以保护自身经济发展,这一点本身无可厚非。然而,当我们立足于不同经济体再去研究时,不难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截然不同,发达经济体在“降息”一事上表现得较为克制,而发展中国家却表现得更为激进,甚至可以说是“随性”!未来这一轮“降息潮”中,究竟谁是“弄潮儿”? 笔者认为不同经济体在“降息潮”中的角色定位,并不能简单地通过降息的激进程度来反映,毕竟它们的经济特性不同。

  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如此“钟爱”降息?

  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水平,显然前者的基准利率水平普遍偏高,要想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济逻辑。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更低,因此它们在在国际上的信用评级就更低,即投资风险性较高,也就更难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融入资金;但是在缺乏外部资金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很难凭借自身的财富积累,在国内进行投资、生产、建设等等以促进经济发展,或者说这样做的发展效率非常低(这也是我国选择“改革开放”的原因之一),自然更难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长此以往发展中国家将一直处于“穷生穷”的困境之中。在风险性较高的情况下,为了吸引外部资金的流入,发展中国家就必须提供更高的收益,所以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比发达国家更高的利率水平。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喜欢低利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发展中国家是借入资金的一方,它们的经济发展是负债发展,利率水平越低意味着它们的债务成本就越低。第二,理论意义上一个国家央行降息,该国货币应该是贬值的,而货币贬值将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价格优势,即降息将有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更何况在当前这种全球宽松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大幅降息来保证自己的汇率优势、贸易优势。再加上前面所论述的,发展中国家的基准利率水平更高,即它们的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更大,所以它们能够且愿意如此大幅度地降息。

  为什么发达国家在“降息”一事上表现克制?

  反观发达国家,它们的基准利率水平普遍保持在2%以下,而且日本、欧元区、瑞士等国家已经采用了负利率,降息空间非常有限。同时分析美国、欧元区、澳大利亚、新西兰这四个已降息发达国家央行行长最近几次的发言,可以将他们所提到的本国面临的经济风险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内部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主要体现在经济数据不佳;其二是外部风险,贸易环境的恶化,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不断上升。不可否认,这些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的主要问题,但是对于部分发达国家而言,这些问题还不是“致命的”,它们需要留出充足的自救空间,以应对未来可能的更加严峻的困顿局面。

  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达到同样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不需要大幅降息。央行降息对于经济的提振作用最终是通过这个国家的利率传导机制进行的,即“央行—银行(金融机构)—货币市场—企业”,但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化建设普遍不完善,利率传导很容易在中间环节出现偏差,最终难以落实到实体企业。但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更加完善,而且它们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更多,如资产购买、利率分级以及利率走廊机制等等,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灵活、快速、有效地影响市场,并且切实地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实体行业;即使发达国家的降息幅度更小,最终起到的效果可能和发展中国家大幅降息的效果一致、甚至更好,真正地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分析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降息潮”中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那么回到刚开始的问题,究竟谁是这场“降息潮”中的“弄潮儿”呢?笔者认真梳理了今年这一轮降息潮的始末,虽然“降息潮”的确是年初由发展中国家开启的,但是全球央行真正大规模的降息是在今年7月伊始,那段时间是市场舆论对于美联储7月利率决议讨论最为激烈的时候。同时也可以看出,除了极个别国家,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因为自身经济出现了问题才降息,是受制于当前的贸易形势和舆论环境的“顺水推舟式”降息,而这些影响市场的贸易形势以及舆论全部是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所以发达国家才是这场“降息潮”中的“弄潮儿”,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被弄潮儿”!

  其实这对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也是一个启示,即不是所有的经济问题都可以通过难题来解决,那种不考量真实国情,盲目跟随式的降息、加息更是不可取;而且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体量颇大的经济体而言,任何货币政策的轻微变动不仅会影响国内,更会影响整个亚洲以及世界经济,因此我们更需要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为今后可能的更大的风险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还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抓紧完善金融市场的机制建设,如利率走廊机制、利率传导机制,同时配合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这样当出现经济风险的时候,我们的选择就不仅仅是降息了。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彭天舒(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金融分析师)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