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求端可能会出现个别领域的爆发,导致物价维持较高水平。例如,各地重大基建项目建设迅速转热。当前已有十几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金额接近30万亿元。尽管这些资金是在多年内完成使用,但边际上基建投资很可能成为需求端的爆发点。
由此,在两种力量拉扯下,上半年物价走势很可能是这样的:“猪油共振”概率小,物价稳定有基础;供给端复苏、需求端有爆点,供需同时复苏;CPI同比会由5%稳步下滑,但仍然在上半年维持3%以上的水平。
物价上涨并非通货膨胀
基于我们对上半年物价的预测,中国当前的物价上涨能否被称为通货膨胀?或者是否形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在任何国家,影响通胀的因素有两个:(1)货币的宽松程度;(2)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从上述这两个因素来看,现在的物价涨势不能表明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出现。
首先,中国的货币政策绝不搞“大水漫灌”,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概率极低,长期中更不可能形成货币泛滥的趋势。因此,货币因素推动的通货膨胀几乎不可能。
其次,根据上述的分析,上半年中国应该会呈现供需同时复苏的态势,尽管复苏节奏不同,但绝不可能出现总需求持续超过总供给,即“经济过热”的现象。因此,物价持续、不可逆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小。物价在某些时间、某些领域的较高幅度的上涨并不是通货膨胀,相信市场会在未来能够形成这样的合理预期。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陶金(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