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2019: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19-01-30 08:40:24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尽管市场依然担忧中国2019年增长前景,我们预计逆周期政策力度会加大,全力以赴稳增长、稳信心、防风险,推动增长从今年中期开始逐步改善。连同其他新兴市场的加速增长,从而印证我们对2019年全球的主要宏观判断:新兴市场将重新领跑。

  我们认为中国的逆周期政策会取得成效,经济增长将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企稳,但很多市场观察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这种质疑主要是基于:截至目前为止的调整措施似乎没有奏效,近几个月的经济增长持续低于预期。

  到目前为止的调整措施似乎还未奏效,原因有三:首先,2018年11月之前,政策调整的步伐一直较为缓和,因为当时的政策目标多元,既去杠杆又稳增长。客观而言,过去两年监管层通过政策协同发力,增强了金融稳定性,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从2018年6月份开始,为应对不断上升的贸易摩擦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尽管决策层实施了防御性宽松措施,但当时控制金融杠杆依然是重要目标,更为积极的逆周期措施仍处于研究阶段。其次,2018年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等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的政策空间(尽管与其他新兴市场相比,中国所受的负面影响较小)。第三,当时的逆周期措施主要旨在鼓励私人部门,但由于面对不确定性(特别是2018年11月底G20会议之前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私人部门的信心有所走弱,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我们认为未来会有效果呢?在评估中国增长周期时,重要的一点是要牢记决策层希望实现的政策目标。过去两年,金融去杠杆一直是重心,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为避免就业市场持续受损,稳增长、稳就业、稳信心已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因此,决策层已启动了逆周期调节,并将动态评估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相应的政策应对措施。一言以蔽之,经济下行压力越大,政策力度就越强。

  政策调整步伐自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已开始加快。此外,公共部门加大投入的导向信号也更为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提高和发行加速,表明政府正推动公共部门以支持经济。同时,监管政策的步伐也更趋稳健。

  我们预计,未来数月还会出台进一步的措施,包括: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限额(从2018年的1.35万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1万亿-2.2万亿元);增值税减税达近6000亿元;存款准备金率未来还有300个基点下调空间,如果经济活动恶化,银行间政策利率也存在下调空间;房地产市场调控更为因地制宜;企业承担的社保缴费比率有可能下调3-5个百分点。

  这些措施,将促使广义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速到2019年底时加快至12.5%(目前是10.6%),广义财政赤字则可能扩大150个基点。当然,我们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仍然放缓至6.2%,然而这可能是本轮增长周期的低点,预计第二季度开始将会企稳,最终在2019年第四季度达到6.4%。

  增速寻底时往往质疑声最响。根据我们以往对中国经济的跟踪,市场观察人士对经济的悲观和怀疑随着经济数据超预期减速而累积,往往在增长周期即将触底前后达到最高。例如2015年8月,新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叠加投资者担心经济势头将进一步放缓,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然而,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当时决策层加大了政策宽松力度,促使经济增长在2016年初企稳。类似的,2017年初,市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持担忧态度,仍然认为中国出现系统性金融冲击的风险很高。相反地,我们当时坚持认为,中国的生产率趋势正在复苏,债务-通缩陷阱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有能力稳定其宏观杠杆率(债务与GDP比率)。随后一年半,随着企业债务占GDP比例不断下降,中国宏观杠杆率最终在2018 年企稳。

  如果中国经济如期在二季度企稳,将进一步印证我们在去年11月作出的2019年全球宏观判断:西方不亮东方亮,新兴市场将重新领跑全球经济增长。主要依据是:其一,美国长达十年的经济复苏已近黄昏,伴随财政刺激寅吃卯粮效应消失,金融条件收紧,以及油价下跌,其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其二,得益于有利的国内政策组合和外部不利因素(如强美元、高油价)的减弱,新兴市场的增长将保持良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刑自强(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