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一枚石核见证百年前的考古传奇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10:39:50


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幸家沟的黄土层中发现的石核(天津自然博物馆供图)
  中评社北京6月6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一百年前的1920年6月4日,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幸家沟的黄土层中发现了一个石核,这个发现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序幕。

  在天津自然博物馆6月4日举办的“‘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特展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介绍,1920年6月至8月,桑志华在黄土地层中发现三件更新世人类制作的石制品,1923年桑志华、德日进发现、发掘内蒙古萨拉乌苏遗址和宁夏水洞沟遗址,发现“河套人”牙齿,奠定了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基础,并使中国在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上占据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地位。

  桑志华的科考

  眼前这枚多面体石核和两枚仅有两平方厘米的石片,拉开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序幕。它沉睡了数万年后,被桑志华挖出来放在了展柜中。

  “‘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的主角就是它。1920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的黄土层中采集到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后,便萌生了寻找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念头。不久后其他人告诉他,在鄂尔多斯沙漠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发现了大量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这更激起桑志华考察古人类遗址、收集遗物的劲头,几年来的奔波,收获颇丰。

  桑志华着有《中国东北的山区造林》《华北(黄河及北直隶湾其它支流流域)十年查探记》《桑干河草原旅行记》,作为主要作者与他人合着了《华北及蒙古人种学上的探险记》《北疆博物馆的鸟类及北疆博物馆收藏的树木标本》。桑志华1914年来华,1938年回到法国,1952年在法国逝世。

  桑志华对中国北方的古生物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行程5万公里,途经中国北方300多个县境,采集了无数的动植物、昆虫、矿物标本以及民俗学、人类学藏品,并撰写了大量有关博物院和科学研究的著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