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 加强宏观政策有效协调
http://www.CRNTT.com   2019-11-05 09:00:21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美联储年内第三次降息如期而至。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1.50%~1.75%。美联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删去了此前“将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经济扩张”的表述,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可能是合适的。分析认为,上述言论或许意味着美联储给降息按下了“暂停键”,美国货币政策或进入了观望阶段。

  金融时报发表记者王一彤评论文章分析,美联储此次降息,反映出美国宏观经济的何种状态?美国第三季度实际GDP的环比折年率为1.9%,虽然略好于预期,但其经济状况仍然面临中长期衰退风险。原因在于,第三季度,由于贸易摩擦,出口对美国GDP的影响减弱;高杠杆率削弱了企业的投资动力,使私人部门投资放缓;同时,私人部门消费作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由于企业盈利能力下滑以及薪水增长变慢,消费对增长的边际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综合以上因素,美国经济可能在中长期陷入衰退,或将更依赖货币政策,而美联储的政策操作与经济增长数据之间的关联也将更加紧密。美联储此次降息并不属于鲍威尔之前所说的“预防性降息”,而是对市场预期、特朗普政府施压和经济衰退风险作出的反应。展望明年,如果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滑,美国货币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宽松。

  从全球视角看,随着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增大,今年以来,除了美国自7月份开启降息周期以外,全球超过30家央行纷纷降息,“负利率”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操作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说,全球经济迎来了“低利率时代”。而作为发达国家,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重启了资产购买计划。我们很难把“低利率时代”的好与坏用黑白分明的方式说清楚,但至少有两点是可以预见的:首先,多国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利率水平很低,这使得债务风险不断上升。过多依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可能会使人们过度追求风险,这将打击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使金融体系更加脆弱,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可能上升。其次,无论哪个国家,货币政策都存在零利率下限的制约,不可能无止境的宽松下去。面对衰退风险,被迫延续QE以及诸如“负利率”等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都将削弱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使政策操作空间越来越窄,换句话说,即“降无可降”。并且,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会挤压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文章认为,对于中国来说,应该珍视现有的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维护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加强各类政策的协调与宏观审慎监管,避免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2%,第三季度增长6.0%。相比发达国家,这个增速比较可观。换言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施加给货币政策的压力没有那么大,这在客观上给予了中国货币政策一定的正常操作空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面对全球降息大潮,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在转型升级中我们遇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保持定力,坚持稳健的取向。再过几年,如果哪个国家,特别是哪个主要经济体还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那么这样的经济体应当是全球经济的亮点,也应该是市场所羡慕的地方。

  文章指出,在如今的国际大趋势下,正常的货币政策成了“稀缺资源”。面对衰退压力,各国过度依赖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无异于服下“包裹蜜糖的毒药”,实属无奈之举。而在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是少数还保有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国家。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宝贵空间,努力做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观政策的协调,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打好政策“组合拳”,避免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并且,我们绝不能放松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以深化改革应对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而不是用货币政策“包打天下”,把“降准”“降息”当作灵丹妙药。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中长期依然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在顺利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同时,不大幅推高债务率,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持续安全与稳健运行。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