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为全面小康夯实基础
http://www.CRNTT.com   2020-02-13 09:00:35


  中评社北京2月13日电/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初步核算,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9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台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进展,中国向发达国家迈近坚实一步。实际上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购买力平价标准,中国人均GDP很早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当前已经接近两万美元。人均GDP的大幅提高是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中国网发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文凯文章介绍, “小康”一词于1979年12月6日由邓小平最早提出。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提出了1981年到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十三大确认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这里的“小康”,按照当时邓小平的设想,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的阶段,并没有太具体的量化标准,也不是国际标准。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1988年提前实现。到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了两番,原定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提前5年实现。

  文章指出,根据经济社会条件变化,“小康”的内涵也在适当调整,并且逐步具体化,这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中有所体现。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目标做了更详尽的阐述:“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生活资料更加丰裕,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完善。”2000年,中国正式宣布如期实现“总体小康”。

  但是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这种小康还只是一个低标准、偏重物质消费、发展不平衡不全面的小康。2000年是中国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世界排名112名。2000年时,中国第三产业占比较低,恩格尔系数很高,文化产业落后,公民权利有待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出新的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小康生活,小康社会更加全面,内涵更丰富。要在本世纪初始的20年,集中力量,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新“三步走”构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07年,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发展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12年,十八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指出,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并进一步丰富了小康社会的内涵,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全面小康,同时也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与人的幸福指数共同提高的全面小康,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惠及13亿中国人的全面小康。

  之后,习近平在历次讲话中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指导思想看,虽然小康社会的内涵不断延伸和丰富,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仍然是经济建设。只有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让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富足水平,并进一步追求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才能使国家有财力实行精准扶贫战略,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经济不断增长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实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最终使得全体人民步入小康,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