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岸田新政权及其政策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21-11-14 00:14:46


岸田新政权受党内大佬及派系推举而产生,独立性受到限制。
  中评社╱题:岸田新政权及其政策前瞻 作者:霍建岗(北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要】10月4日,岸田文雄当选日本首相。岸田新政权受麻生、甘利明等大佬及派系推举而产生,独立性受到限制。岸田的政权布局也基本上以照顾大佬和派系利益为主,对政权的掌控能力恐难以与其前任菅义伟相比。外交基本格局,岸田将延续安倍末期、菅政权时的基本方向,在涉台问题上继续持积极介入态度,在印太战略问题上也将加强与美国的对接。岸田的对华政策目前尚未完全定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一、当前的日本政治模式,制度并不能保证首相占据主导地位,能否获得民意的支持,才是决定岸田政权能走多远、能否真正体现“岸田特色”的关键

  日本虽然是议会内阁制,行政权归属内阁,但决策模式因时因势一直在发生变化,每届内阁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冷战时期,更确切地说在1993年自民党第一次下台前,虽然宪法规定行政权归属内阁,但日本政府并非决策的唯一主体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主体。当时所谓的“党高政低”“官高政低”往往更常见。换言之,当时自民党的党务系统和政府官僚系统,在决策过程中往往占据着比政府更重要的位置。

  1996年日本众议院的选举制度改为小选举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以及桥本内阁及之后的历届内阁的行政改革之后,日本的决策体制逐渐发生了变化,官邸也就是说首相在决策中的地位逐渐突出,在战后的两个长期执政的政权,小泉内阁和安倍内阁,都是所谓的“官邸独大”的决策体系。在这个阶段,决策的博弈结果就体现为“政高党低”以及“政高官低”。

  政府在决策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制度的保障,但能否实现主导地位,仅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菅内阁时期的决策就与安倍内阁时不同,官邸主导有所弱化。也就是说,一届政府上台,采取怎样的政策,首相本人的政治理念固然重要,但往往并非最重要的因素。首相的政治理念能够转化为政策,前提是他在决策体系中站稳脚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尽最大可能转变为真实的政策。而所谓的站稳脚跟,就是要在官僚体系、自民党的派阀体系、内阁、官邸等等各方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首相要占据主导地位,在制度保障之外,还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民意并不在决策体系之内,却是决策体系的最重要的外界介入因素。得到民意支持的首相,其政权的“合法性”就高,就能在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欧洲近代从封建主义转向绝对主义的过程中,国王就是利用“民意”击败了贵族,从而实现了专制统治。冷战后日本政治的情况也类似,小泉和安倍两个长期政权,都是长期维持着高支持率的政权。高支持率成为首相推动政策的最重要的凭仗与依据。

  二、岸田政权存在先天不足,从而影响其在各方博弈中争取有利地位,也会影响其内政外交的决策与执行

  观察岸田内阁的政策走向,有必要先厘清几个概念。

  第一,首相是否有强烈的将自己的理念转化为政策的意愿,简言之就是作为首相是否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会对整个决策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小泉不惜与自民党主流作对也要推动邮政民营化,而安倍则对修宪情有独锺,不断地通过各种手段推动此事。如果首相祇是想当“太平宰相”,那么所谓的政策主导权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首相是否有民意的支持来支撑其将自己的理念转为政策。首相有想法,但是如果被民意抛弃,那么他将寸步难行,安倍和菅义伟内阁末期都出现此类情况。在支持率跌至低谷之后,首相提出的任何政策,都会受到党内的批评,遭到官僚系统的阳奉阴违,也没有人愿意去执行政策,从而让首相被完全架空。菅内阁末期,连作为“首相专属权力”的解散众议院,也因为被抵制而无法施展,就是这种情况的极端体现。

  第三,是否有其他的政治势力影响首相的政策,其实就是说,在决策体系的各个角色之间博弈的结果如何,谁占据主导的问题。如果各个势力之间的意见是一致或者可以调解,则基本问题不大,但如果各方的意见抵牾,那么就会涉及到复杂的权力斗争,孰胜孰负,对最终的政策的影响将会非常大。

  第四,外在的规范性以及政策自身的规律性。简言之就是政策推行的外部环境以及政策本身是否存在问题,想法再好,如果没有可以实施的外部环境条件,或者政策本身存在不现实的情况,也是没有任何意义。

  根据岸田政权的具体情况,下列几点将上述概念进行具体化。

  首先,是关于岸田的执政意愿的问题。毋庸讳言,任何成为日本首相的人都希望能够留下自己的政绩,这是涉及到首相的历史定位问题。谁都想青史留名,让自己的执政理念成为指导日本各方面向前发展的圭臬。所以岸田肯定会有自己的政策主张,但有多大的决心,目前还是未知数。

  其次,岸田面临的民意环境并不太好。总裁选举期间的历次民调,岸田的支持率都大幅低于河野太郎,而在菅义伟内阁时期的“最适合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民调中,岸田文雄也大多时候处于最后几名,支持率也大多在个位数,祇是在他宣布竞选总裁之后支持率才有所上升。一般而言,内阁初起之时就如婴儿降生,老百姓对其往往有各种“美好期待”,因此支持率普遍偏高,超过70%也并不罕见。但是岸田任首相后,各家民调做出的数据,虽然高低不一,但大致要比2020年菅义伟上台时少15-20个百分点,《朝日新闻》的民调更是低至45%,创下了2001年小泉内阁以来的新低。如果支持率继续下跌,跌至祇能在30-40%甚至更低的低位的话,岸田内阁的“合法性”会受到质疑,自民党、官僚系统也会看轻岸田,从而让岸田即使想延续安倍、菅内阁的“官邸政治”,也会受到抵制与轻视,让他的政策难以被落实。

  第三,在决策体系的各方博弈中,岸田自身的政策与其背后势力存在分歧,但在各方博弈之中,岸田手中可以打的牌比较少,从而增加了他打出自身特色的难度。岸田能够成为首相,外界几乎都认为是被以麻生、安倍等为代表的反河野势力力推上台的。岸田处于这样的位置,会导致他的政策的推行受到重重影响。在总裁选举中,岸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诸多政策领域主动向以安倍为代表的的保守右翼势力靠拢。在经济政策上也是向安倍“致敬”,表达了“尊重”安倍经济学的态度。在决策体系的博弈之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岸田,如果想要摆脱安倍、麻生等对其的影响,必须要依靠其他力量,比如官僚系统、自民党内对“安麻体制”不满的势力的少壮派,也可以依靠决策体系外的力量如上述的民意,但从目前看,官僚系统一般祇会屈服于强者,少壮派显然在短时间内难以认可岸田,而民意如上所述,有起色难度较大。

  第四个因素,也就是外在的规范性的问题。内政上,经济问题不能悖逆经济规律,“令和版收入倍增计画”是向岸田派的创始人池田勇人的“收入倍增计画”致敬,但想法再好,如果没有经济规律的支撑,也祇能是空谈。在日本劳动生产率不增反减的现实之下,收入倍增就如同无源之水,祇能是空中楼阁。外交更不能随心所欲,而是受到很多结构性问题的制约,也会被国际格局所约束。

  三、岸田内阁的人事布局照顾乃至讨好帮助他成为首相的各方势力,但同时也让自己政权内部存在可能对其政策产生影响的势力,从而让他对政权的掌控力度被削弱

  外界有声音认为,岸田内阁的人事布局考虑到了“平衡”,但从党高层人事布局来看,政治酬庸、向党内大佬“致敬”的意涵较为突出。尽管时事社分析认为,岸田主要依靠的是甘利明,对安倍则是“敬”但却有意拉开距离。①但从总体而言,相比于菅义伟政权,岸田政权让甘利明、麻生、安倍这“3A”重新恢复了对政权的掌控。

  麻生担任党副总裁,是对他的尊崇与酬劳,让他在卸任副首相兼财务相之后依然能够在政治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岸田来说,甘利明可能是党干事长这一职位唯一合适的人选。甘利明名义上属于麻生派,却祇是麻生的盟友而非下属。2009年的麻生内阁的时候,麻生、安倍、菅义伟、甘利就被人叫做“四人帮”,是支撑当时麻生政权的支柱,而在2012年底安倍内阁成立后,麻生、菅义伟、甘利明也是安倍政权的支柱,虽然几乎每年都会改组内阁,但这三人都是“不换品”,直到2016年甘利明因为受贿丑闻而被迫辞职,虽然之后将罪责推给秘书而逃脱法律制裁,但他这样的人,如果入阁必然会被在野党每天拿出来说事。如果不能入阁,必须要安排让其担任党高层,毕竟甘利明的地位以及这次总裁选举率先出来支持岸田,必须给予政治安排,那么党干事长就是最佳的位置。

  高市早苗担任党政策调查会长,岸田有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向安倍以及他背后的右翼势力示好,高市目前是右翼势力的代表,给予政调会长的位置,能够让她在政策制定方面,更多地体现右翼的意思。二是向高市表示感谢,毕竟如果没有高市作为“第三者”搅局,岸田即便能当选也会惊险连连。三是向安倍示好。这次总裁选举,虽然安倍支持高市而非岸田,但实际上起到了阻挠河野上位的作用,所以也必须给高市重要职位来“感谢”她背后的安倍。

  福田达夫担任总务会长更体现了岸田的深意。总务会是自民党名义上的“最高决策机构”,政策调查会研拟的政策,最终需要通过总务会才能向政府提交,所以过去总务会一般由“德高望重”的党内大佬出任会长。这次由“年轻”的福田出任,确实少见。福田身兼多重身份,首先他是当选才3次的非资深议员,众所周知,在这次总裁选举中,对即将到来的众议院选举有危机感的1-3次当选的议员,是支持岸田的对手河野太郎的最核心群体,让福田达夫担任总务会长,有安抚这部分人之意。但同时,福田达夫也是世家出身,是前首相福田赳夫的孙子、前首相福田康夫的儿子,有了这个背景,资历再有问题,也很少有人会说闲话。再者,福田达夫也是来自最大派系细田派的议员,岸田重用福田,也是向细田派示好。

  甘利明和高市都是具有自己的政策主张的强势的政治家,也就是说,他们不一定愿意像安倍时期那样党祇是官邸的“传声筒”,他们不一定会按岸田的意见行事。如果岸田和他们的意见一致自然无事,但如果有分歧,就会导致内部矛盾频发。

  内阁人事更能体现岸田“顾虑”大佬和派系的意图。

  留任外相茂木敏充,除了考虑政策延续性,还因为茂木在竹下亘去世之后,可能成为竹下派的新首领,自然是岸田拉拢的对象,留任防卫相岸信夫,自然因为他是安倍的亲弟弟。另一位留在内阁的萩生田光一也是安倍的左膀右臂。新任财务相铃木俊一是卸任财务相麻生太郎的小舅子,经济财政担当相山际大志郎也是麻生派的,同时和甘利明关系不错。岸田对重要人物的“顾虑”非常明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