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整个欧洲在德国的统率下,于1941年11月对苏联发起了进攻,作为二战基本法律依据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不只被高调延长了5年,而且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甚至丹麦都加入其中。
难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在苏联遭遇进攻的数日后,于6月29日在日记中笃定地写道,德军攻打苏联的性质是泛欧的,“如此一来,与俄作战的有:德国人、芬兰人、意大利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阿尔巴尼亚人和罗马尼亚人”。
对真相的轻视导致误判
对二战过程的简单化、对真相的轻视会导致长期的后果:目前,欧洲政治圈用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来得出结论。欧洲议会去年通过决议宣称,挑起二战的不只是德国,还有苏联,令人惊讶的不只是它正式将受害者即苏联跟罪犯画等号,还有欧洲议员们对于自己所讨论的历史事实的了解水平。
我毫不怀疑,没有一位给这份决议投赞成票的人知道武者小路,清楚1937年7月7日中国所发生的事件,了解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实质。但我仍然希望他们迟早会通过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6月在他本人所撰写的、题为《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面对历史与未来的共同责任》中所陈述的历史,了解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原则。不知道历史幷不能推卸这一责任:必须了解它。
另一方面,认定二战起始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这场战争的极度复杂性相关,一场战争有两个主要侵略国、主要战场,且分为不同阶段。在我看来,出现偏差的原因是人们几乎毫不重视规模极大的中国战场,不重视日本军国主义在上世纪30年代时巨大的、不可一世的侵略野心。
必须对二战进行正确的解读,这是一场双战区、两大侵略国、两个侵略策源地的战争。
我们别无选择,应当关注正确解决二战起始时间判定的问题。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全球80%的人口卷入其中,幷使用了核武器(是在亚洲而非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