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与父亲傅雷的家书,记录着浓浓的父子情和关于如何做人、做艺术的感悟,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中国传统“士人格”文化思想的光辉。
傅聪少年离家,从波兰写信给父亲,诉说远在异国的悲伤和孤独。傅雷回信:“你永远不会孤独。你不认为你一直和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灵魂生活在一起吗?”
少年时,我离开家乡,在音乐学院读书,父亲也常常给我写信,信中我们甚至会经常讨论《傅雷家书》中的内容。在“两种家书”的激励之下,我竭尽全力去感受音乐表现如何从心而发,尽力做到在钢琴前真诚、敏感、勇敢、坚毅。留校后去意大利学习时,《傅雷家书》也一直伴随我左右。再读家书,文字依然是那些文字,只是远隔重洋,突然就体会到了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为了艺术的修养,在heart(感情)过多的人还需要尽量自制。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傅雷,1955年1月26日)“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较少不完美之处)!”(傅雷,1956年2月29日夜)
傅雷以他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去看待傅聪在国际古典音乐舞台取得的成就。他曾听到傅聪弹奏的肖邦唱片,觉得有点李白诗的味道,很是高兴;他写家书,同时也是在训练傅聪,激发他的音乐感想,再将这新鲜养料间接传播给中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