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快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http://www.CRNTT.com   2021-02-22 09:16:01


 
  (二)

  文章指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在体制、生态、人才队伍等多方面综合发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切实落实各项举措,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新型举国体制是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制度保障。突破“卡脖子”技术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攻关。必须从国家体制层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中优势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系统整合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先发展对突破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多学科共用平台型设施,汇聚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把中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是着力巩固和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活水。中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必须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理论研究,明确基础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目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协调发展,强化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中发现重大科学问题,从基础理论上集中攻关,努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建立“揭榜挂帅”体制机制。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有利于创新攻关的体制机制建设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突破制约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立足补短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创新服务支撑体系,让科技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四是建立高质量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加快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为创新发展培养高层次研究型技能型人才。从重大项目研发中发现和培养造就世界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型人才和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五是发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创新。当今世界,各类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加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开放与合作创新成为必然途径。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合理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和市场,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促进互惠共享。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与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加强联合研究,塑造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