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逃亡十年后这个法官写下了投案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20-08-24 11:26:25


 

  “我要上厕所。”4月1日下午1点,李胜林提出要求。到卫生间后,李胜林装作解裤子,并拧开水龙头。然后,趁工作人员不备,他拉开房门冲出走廊,直奔二楼西侧阳台一跃而下,狂奔到办案点附近的山林里藏了起来。

  事发后,办案人员兵分两路追赶。有关领导赶到现场指挥追捕,迅速封锁了益阳市各主要交通出口及周边通道,组织公安干警对事发核心区域进行拉网式大围捕。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加上当天的暴雨天气影响,没能追踪到李胜林。

  暴雨中,李胜林在山上熬过一夜后继续逃亡,从山上到地下室、再到偏僻的乡下……直到风声过后,他与岳阳的亲戚取得联系,亲戚开车到益阳,将他接到了岳阳。

  2009年5月,公安部发出B级通缉令,益阳市公安局悬赏5万元抓捕李胜林。高压追逃下,他逃亡的日子并不好过。

  “我学会了做饭,烧的是藕煤,吃的是青菜,怎么简单怎么来。除了买生活必需品,一般不出门,天黑了才敢去楼下小超市买菜……”回忆起逃亡生活,李胜林感慨万千。

  据李胜林交代,外逃期间他借住在岳阳一名长期在外打工的亲戚家中。住的是楼顶的杂物间,仅有8平方米,除了木板床、换洗衣物、煤炉,只剩一盏5瓦的灯泡。白天不开灯时,杂物间十分阴暗、压抑,久而久之,李胜林渐渐习惯了待在黑暗里,因为看不清,无形中给他一种踏实感。为了让自己“失联”,李胜林整整两年没使用手机,逢年过节连家人也不敢联系,“唯有6元一斤的旱烟排解孤独”。

  在强大的政策感召和家属亲情感化下主动投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