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9月5日,香港警方展示查获的攻击性武器 |
中评社香港5月1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5月15日,香港监警会发布修例风波调查报告,审视修例风波期间的示威活动和警方行动,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从调查方式来看,这份报告有着相当的专业性与客观性。2019年9月至12月,监警会邀请来自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5名专家组成国际专家小组,向监警会提供建议并就审视工作的进度提供独立评估。同时,报告大量采用了媒体和社会公众向监警会提供的资料。
截至2020年2月29日,公众人士向监警会提供了12217封电邮,附有2562张照片和3347段影片(当中包括9838封支持警务人员于2019年10月1日在荃湾开实弹枪的范本式电邮),有658个WhatsApp用户提供了20988张照片和19186段影片,另有112次通电、以及邮寄/亲身递交的四封信件和一张DVD光盘。
在多方的努力下,这份超过千页的报告以大量事实和详实数据,还原了修例风波以来多个关键事实真相。
1、示威活动背后有某种形式的组织
在每次暴力示威活动中,都明显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组织性,例如协调示威策略、提供大量汽油弹及设计相若的防毒面具,以及大量雷射笔的使用。为支持示威者的行动,一款可实时显示警方部署的应用程序自8月开始出现,由负责观察警方行动的人更新。实际上,这是一款提供敌人行动讯息的战场应用程序。最近数月发现的步枪、手枪和庞大数量的实弹,以及大量用于制造炸弹的材料,正显示了这些活动背后有某种形式的组织。
2、修例风波致香港罪案数量大增
罪案数字显示,2019年录得的罪案总数是59225宗,较2018年(54225宗)上升9.2%。2019年的暴力罪案亦由8884宗(2018年)增加9.1%至9690宗。警方表示,罪案数字增加是因为示威活动衍生的罪案增加,以及警方应对日常防罪工作的资源被摊薄。
3、阻碍警方执行公务的记者身份成疑
示威活动中,部分记者刻意站在警方防线前,分隔示威者和警方。他们站在两者中间,令警方行动的成效降低,对警方执行职务造成严重困难,现场部署的警察传媒联络队人员亦无法时刻完全管理大批记者及传媒。
此外,新闻及传媒工作者身份也受到关注。目前,并无任何组织负责传媒机构登记,以核实他们的身份。警方相信干扰他们的“假传媒”是示威者故意阻碍或拖延警方行动而采取的策略。此外,越来越多记者自称“网媒”,其身份无法透过正式途径核实,他们应否被视为“正式传媒”值得商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