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让我们看看第四个标准——同时存在若干战争策源地和战场,不同“大国”参与其中。
1937年年中,即德国进攻波兰的两年前,激烈的战事已在地球上的3个地区打响:中国、非洲(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和西班牙。当时的几乎所有大国都卷入其中。正是此期间,即1937年7月7日,第二场中日战争(我称抗日战争——本网注)爆发了,我认为,应当将这天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爆发日。
欧洲中心主义作怪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将始于1939年9月1日、跟中日战争(我称抗日战争——本网注)相比不只转瞬即逝而且只具有局部性质的德苏战争(我称苏联卫国战争——本网注),刻板且惯性地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画上等号?为什么将这段小插曲放到时间、规模都非常震撼的二战的主要聚光灯下,却将规模、延续时间、涉及领土面积都异常可观的、发生在中国的战争说成一系列“意外事件”?在事关二战起始日期的问题上,怎么会出现如此重大的混淆不清?
我认为,罪魁祸首是对于今日世界而言古怪且陈腐的欧洲中心主义,对其而言,发生在欧洲这个“世界中心”之外的一切,都自动被视为次要的,或者说最多只值得一笔带过。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这跟意识形态上的专项操作有关,意在过度强调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遗忘”武者小路-里宾特洛甫协定,将苏联从二战的受害者变成为侵略国,跟德国、日本一样,需要为发动二战担责。
我们认为,这同时也是为了掩盖那些在半世纪后成为欧盟成员的国家在那场战争中所扮演的充满争议的角色,当时,不只是一个德国,整个欧洲都在跟苏联作战。
让我们来摆事实。意大利、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直接参战,派出逾200万士兵上前线对苏作战。单是二战期间,欧洲各国便有逾50万人在德国党卫军中服役,既包括沦陷国居民,也有中立国公民。战争结束时,苏联共俘虏了23136名法国人,德国利用法国人组建了两支人数可观的部队,积极参与反苏战争。
为德国作战的欧洲其他国家人员的伤亡数据更让人震撼,国土面积幷不大的匈牙利,便有809066名士兵阵亡。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似乎没有直接参战,但派出了志愿者,被编入党卫军。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从经济上支持德国,提供资源、军需品、劳动力。就连幷未参战、一直保持中立的瑞士,都向德国供应钢材,德军40%的装甲军备的制造都有赖于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