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汪毅夫:一生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00:10:47


 
  中评社记者:学术段子没有长篇大论却能直击核心问题,读者们读起来总是很过瘾,但却很考验作者对核心材料与观点的把握。在这一方面,您是如何来处理的?

  汪毅夫:文章是写给人看的,本来就应该考虑采用受众可以接近和接受的形式。学术段子乃将古之笔记和今之段子、把学术性同趣味性、让文史知识与村言稗语做一炉共冶,是相当优越的形式。我喜读古人笔记,近年又喜欢看说笑逗乐的段子。有了在中国评论新闻网上写专栏的机会,很自然地选择了学术段子的形式,尝试在短小的篇幅里做到有论有据、有理有趣。我个人的写作追求是不用套话,直接了当。 

  中评社记者:去年以来,我们经常在您的文章中读到您在高校讲课的情形以及厦大孩子们。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重返高校讲学的经历故事?

  汪毅夫:从2000年开始,我在母校福建师范大学任兼职教授、在厦门大学任兼职研究员,至今已是20年了。退休后荣幸地受聘为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回到校园,回到学者、学生中间,快乐无比!厦门大学陈孔立教授对我有师恩教泽,是我做人做学问的榜样。亲见90高龄的陈老师工作的情形,我这老旧的手表又上紧了发条:去年住校履职3个月,在厦大做了11次学术报告。我在厦大跟随老师当老师,是70岁的学生跟随90岁的老师。我也从其他老师,从学生受到教益。譬如,有个学生告诉我,清代职官曾设“观风整俗使”。经查证,雍正帝曾设“观风整俗使”,派他们到浙江、福建、广东和湖南观风问俗。今年1月初,我到中山大学报告《台湾文学研究的民俗学视角》时用了受厦大学生启发而得到的这条史料。从1月22日至今,为抗击疫情,我足不出户,潜心读书、也认真备课。秋季开学,当可回到厦大,见到厦大的师尊和童鞋们。 

  中评社记者:您年轻的时候也曾在大学里任教并且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如今退休后再度回归学术研究和学校讲学的生活,您觉得在心境上有何变化?

  汪毅夫:大学毕业后,我在母校福建师范大学、在福建社会科学院从事教学、科研15年,从助教、讲师、副研究员到研究员,一路上如牛负重而颇感愉悦。20余年后回到校园,我没有当年升等的压力,却有另类的紧迫感:来日无多当尽力。我特别羡慕青壮年教师花一般的年华和才华,也特别愿意发挥余热。老人慈祥地祝福大家!谢谢。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