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数量双管齐下,对骑行停放回收精细化管理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列出了加强标准化建设、鼓励企业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举措。专家认为,今后解决问题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但政策应更细化、措施要更得力。
在设计生产这一前端环节,要未雨绸缪,使车辆更结实更绿色。王慧认为,今后企业在生产共享单车时应尽量选取耐用、可回收的材料,增强车辆的抗损耗能力,延缓其报修报废。
在用户骑行这一运营环节,要规范停放,从而方便清理回收。王慧建议,未来要通过“虚拟桩”“限时桩”“电子围栏”等技术,适度约束车辆停放。
在回收利用这一后续环节,要尽快探索,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车架可作为废钢进行再生,轮胎回收后也可做成塑料跑道、鞋底等。令人遗憾的是,共享单车的拆解物尚未形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条。”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潘永刚分析,回收利用要耗费大量人力进行收集、拆解,其成本甚至高于拆解物本身的价值,“这就需要多方参与,形成良性互动,保证回收利用企业起码能赚取微利。”摩拜单车表示,他们已在上海对故障车辆启动了大规模回收,统一交由再生行业企业开展拆解及无害化处理等,智能锁、太阳能板、轮组都会回收或经检测后重新使用。
解决废旧单车乱象,要靠技术上的改进,也要靠管理上的提升。
有关各方要形成合力。王慧认为,共享单车运营方首先要负起责任,不应将处理废旧单车的负担推向社会。诸大建表示,政府也要站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谋划业态发展,力争既满足出行需求又实现良好的公共秩序。
数量质量要双管齐下。历经3年大规模投放之后,单车市场渐趋饱和,总量调控确有必要。诸大建认为,市场尚未饱和的城市可以采取竞标方式“优中选优”,而在已经饱和的城市,废旧车辆退出之后也应引入竞争机制,并让进入市场的新车符合更高的技术标准,“各方要一起商谈,共同确定绿色、环保的车辆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门槛。”
(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