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从军博展品看解放军武器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19-08-01 09:20:54


两栖舰艇编队模型。来源:环球时报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环球时报》报道,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军博)建馆60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走进军博,试图在种类繁多的展品中,寻找出解放军装备发展的时代脉络。

  建国初期的“万国造”

  功勋装备是军博展品中的一大亮点,也吸引了无数参观者在这些代表人民军队光辉历史的装备前合影。缴获自日本关东军的人民军队最早坦克“功臣号”、东北老航校培育出人民空军第一批飞行员的日式九九式高级教练机、开国大典飞过天安门的美制P-51D“野马”战斗机、空军战斗英雄王海驾驶过的苏制米格-15战斗机、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称号的苏制T-34-85中型坦克、击沉国民党“太平”号驱逐舰的苏制鱼雷快艇……

  然而在这些功勋装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建国初期的解放军武器来源五花八门,性能也参差不齐,给后勤带来极大压力。当时解放军装备主要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式和美式步兵武器为主。在军博地下一层的展厅中,记者粗略数了一下,仅日式火炮,就有早在1908年定型的四一式75毫米骑炮、1911年定型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也有相对较新的九五式75毫米野炮、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零四式150毫米榴弹炮。

  由于旧中国国防工业薄弱,重武器主要依靠进口,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手里缴获的武器更是种类繁多。除了国民党在日军投降时接收的日式装备外,还有美制M1902式76毫米野炮、M1式155毫米榴弹炮、“斯图亚克”轻型坦克,甚至还包括中国仿制奥地利的77毫米野炮、瑞士造20毫米高射炮、意大利造20毫米高射炮等。尽管这些武器在解放战争中立下卓越功勋,其中部分型号还曾在朝鲜战场上大显身手,但它们的服役年限不同、弹药制式各异,配件来源复杂,随着装备时间的推移,这些武器的维护保养压力越来越大。尽管在朝鲜战争前后,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米格-15战斗机、图-2轰炸机、T-34坦克等性能较先进的武器装备,但客观上更增添了解放军装备的复杂性。

  50年代末实现统一武器制式

  在军博的历史装备展品中,还有一大批“5”字头的武器,这些武器体现出解放军装备从“万国造”向引进与仿制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果。

  59式中型坦克,中国引进苏联T-54A中型坦克技术生产出的第一款国产坦克,后来衍生出一系列型号,撑起中国装甲部队的大半壁江山,军迷戏称“五对负重轮”;歼-5战斗机,参照苏联米格-17喷气式战斗机研制的中国第一种国产高亚音速战斗机,在国土防空任务中屡建战功;运-5运输机,根据苏联提供的安-2轻型运输机图纸仿制的中国第一款运输机,为解放军空降兵训练立下汗马功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