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负责,更为人类尽责。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则重磅消息迅速通过互联网传遍世界。
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这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必将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变革性影响”。
在9月30日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各国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历史深处的文明观。回顾习近平主席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文明交流互鉴总是占有特别的分量:
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述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历史记忆;在纽约,向联合国赠送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制成的“和平尊”;在希腊,与希腊领导人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共赴“文明之约”;在埃及,漫步于古老的卢克索神庙,回忆中埃文明交流往事……
习近平主席多次讲,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正力倡变文明差异为文明和谐、文明冲突为文明共生。
百年变局之下,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密切;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远。
“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旗帜下实现更大团结和进步!”
非常时期的联合国会议,注定将在历史上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思想光芒,定能穿透战争、灾害、贫穷、落后的阴霾,指引人类迈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