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美国退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之后,美国民主党政府组建了一个所谓“印度洋—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简称框架),纠集了14个国家试图在四个领域形成自由贸易协定。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绿色经济和打击逃税漏税的公平经济以及加强供应链体系建设方面,成员国已经达成协议。但是,唯独在自由贸易领域,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建立了经济框架,可是,美国自己却无法在自由贸易问题上作出让步,谈判陷入僵局。
或许印度早已意识到,在自由贸易问题上,美国不可能作出实质性承诺,印度无法从中获得利益,因此早早宣布,退出有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可是现在,美国自己也面临问题。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布朗等国会议员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贸易协议中关于“可执行的劳工标准”内容,因为这项内容有可能会导致美国俄亥俄州工人失去工作岗位。
当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就是因为该协定中存在所谓劳工条款。按照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的说法,如果批准框架协议,那么,美国民主党将会失去工人的支持。现在美国民主党总统一方面吸取教训,提出“以工人为中心”的竞选口号,可是另一方面却在框架协议中增加有关“劳工条款”。一旦贸易条款生效,美国民主党将会失去大量工人选票。这对于美国民主党而言,是不可接受的严重后果。
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之后,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斐济签署框架协议,试图在供应链、打击腐败、绿色经济和自由贸易方面有所作为。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旦涉及美国自身的利益,谈判很难持续下去。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早已不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成为美国朝野共同的价值取向。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日趋激烈。为了争夺选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一定会在框架协议条款上面大做文章。当初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特朗普入主白宫。如果美国民主党总统不顾党内国会议员的反对,签署有关协议,那么,美国民主党总统竞选连任的美梦可能会彻底破灭。
|